“察瓦龙,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炎热的峡谷’,这两天终于领教到它的面目,孩子们躲在宣传栏下可不是在那里玩耍,而是只有那里他们才觉得有一点点凉爽……”温州实验小学派往云南怒江支教的英语老师曾庆明的这条“朋友圈”发出后不到十分钟,陆续有学生家长打来电话,表示愿意给藏区孩子捐赠空调、电扇,送去夏日清凉。
地面温度40℃孩子们躺在宣传栏下“纳凉”6月12日,云南省怒江州支教老师曾庆明受察瓦龙小学校长邀请,前往该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一打开车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感觉地上都在冒热气,少说也有40℃。”曾庆明到达察瓦龙小学时,正值午后,阳光格外*辣,“怒江离这里并不远,两地的气温相差不大,给人的感觉却天差地别,怒江植物繁茂,水流丰富,来怒江像是走进‘水帘洞’,有股清凉,而这里是盆地地形,热气聚集,且常年干旱,一路驶来看到的绿植只有仙人掌,简直是‘火焰山’。”曾庆明这样比喻。
走进察瓦龙小学,曾庆明惊讶地发现,十几个小朋友聚集在学校的宣传栏下,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还穿着长袖,孩子们各个汗流浃背,曾庆明赶紧上前:“这么热的天,你们待在外面做什么,快回教室去,会中暑的。”
其中一位小朋友回答道:“老师,教室里比这儿更热,在这儿还能吹吹风,热得受不了了,还能去旁边的水龙头冲一冲,比教室凉快。”
宣传栏下“纳凉”的孩子
曾庆明听完一阵心酸,想带他们到凉快的地方去休息一会,却被告知这所小学无论教室、寝室还是老师办公室都没有风扇。
“之前上报过,但经费一直没有批下来。”察瓦龙小学校长苏先生说,这里大部分孩子因离家太远常年住校,一个学期才回一次家,来上学的时候是冬天,带着厚衣服过来,现在夏天到了,也没有夏装换洗,常有学生中暑。
用水龙头冲凉的孩子们
了解情况后,曾庆明深受触动,将此事分享到“朋友圈”。不到十分钟,温州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董文鹤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承担察瓦龙小学所有教室、寝室的风扇和安装费用。接着,另一位家长董淑楠也联系上曾庆明,当得知察瓦龙小学的风扇问题已经解决后,董淑楠主动提出捐赠教学设备,向察瓦龙幼儿园赠送七台全新雅马哈电子琴。
支教日记引来20余万元善款帮助9名贫困学生结对这样的爱心故事在曾庆明的“朋友圈”还有很多。今年2月27日,曾庆明作为怒江教育帮扶行动浙江省的唯一教师代表,来到距离温州余公里的云南省怒江州。他的行李不多,其中摄影器材占了一大半空间。
打开曾庆明的“朋友圈”,2月27日至今的上百条讯息和照片,记录他支教生活的点滴,也展现了山区孩子们真实故事。
其中,一篇标题为《你好,李小花》的“朋友圈”文章触动了温州市民金伊丽。年幼的李小花很小父母就离开了他,哥哥也因为酗酒早早离开人世,每到周末,学校放学,孩子们被父母接回家,只有李小花迟迟不愿离开。这天,曾庆明陪伴小花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家,通过一路上的聊天,了解到小女孩的身世,被她的积极乐观感动,曾庆明写下了这篇《你好,李小花》,金伊丽看到后,主动与曾庆明联系,希望与小花结对,承担李小花从小学到大学的生活和学习费用。
“一开始只是想记录孩子们的生活,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