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瓦龙,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炎热的峡谷’,这两天终于领教到它的面目,孩子们躲在宣传栏下可不是在那里玩耍,而是只有那里他们才觉得有一点点凉爽……”温州实验小学派往云南怒江支教的英语老师曾庆明的这条“朋友圈”发出后不到十分钟,陆续有学生家长打来电话,表示愿意给藏区孩子捐赠空调、电扇,送去夏日清凉。
曾庆明(右)在怒江边上公开课
地面温度40℃
学生在宣传栏下“纳凉”
察瓦龙乡属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相邻。曾庆明在贡山县茨开镇中心学校四(2)班担任班主任助理。
6月12日,在云南省怒江州支教的曾庆明受察瓦龙小学校长邀请,前往该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一打开车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感觉地上都在冒热气,少说也有40℃。”曾庆明到达察瓦龙小学时,正值午后,阳光格外*辣,“怒江离这里并不远,两地的气温相差不大,给人的感觉却天差地别,怒江植物繁茂,水流丰富,到怒江像是走进‘水帘洞’,有股清凉;而这里是盆地地形,热气聚集,且常年干旱,一路驶来看到的绿植只有仙人掌,简直是‘火焰山’。”曾庆明这样比喻。
走进察瓦龙小学,曾庆明惊讶地发现,十几个小朋友聚集在学校的宣传栏下,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还穿着长袖,孩子们各个汗流浃背,曾庆明赶紧上前:“这么热的天,你们待在外面做什么,快回教室去,会中暑的。”
一个小朋友回答:“老师,教室里比这儿更热,在这儿还能吹吹风,热得受不了了,还能去旁边的水龙头冲一冲,比教室凉快。”
曾庆明听完一阵心酸,想带他们到凉快的地方去休息一会,却被告知这所小学无论教室、寝室还是老师办公室都没有风扇。
“之前上报过,但经费一直没有批下来。”察瓦龙小学校长苏先生说,这里大部分孩子因离家太远,一个学期才回一次家,来上学的时候是冬天,带着厚衣服过来,现在夏天到了,也没有夏装换洗,常有学生中暑。
了解情况后,曾庆明深受触动,将此事分享到“朋友圈”。不到十分钟,温州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董文鹤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承担察瓦龙小学所有教室、寝室的风扇安装费用。接着,另一位家长董淑楠也联系上曾庆明,当得知察瓦龙小学的风扇问题已经解决后,董淑楠主动提出捐赠教学设备,向察瓦龙幼儿园赠送七台全新雅马哈电子琴。
察瓦龙小学学生躲在宣传栏下纳凉
他成了“爱心桥梁”
9名贫困生获结对帮扶
这样的爱心故事在曾庆明的“朋友圈”还有很多。今年2月27日,曾庆明作为怒江教育帮扶行动浙江省的唯一教师代表,来到距离温州余公里的云南省怒江州。他的行李不多,其中摄影器材占了一大半空间。
打开曾庆明的“朋友圈”,2月27日至今的上百条讯息和照片,记录他支教生活的点滴,也展现了山区孩子们真实故事。
其中,一篇标题为《你好,李小花》的“朋友圈”文章触动了温州市民金伊丽。年幼的李小花是贡山县茨开镇中心学校四年级学生,父亲离世,母亲远走他乡,哥哥酗酒病故,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周末,学校放学,孩子们被父母接回家,只有李小花迟迟不愿离开,这天,曾庆明陪伴小花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家,通过一路上的聊天,了解到小女孩的身世,被她的积极乐观感动,曾庆明写下了这篇《你好,李小花》,金伊丽看到后,主动与曾庆明联系,希望与小花结对,承担李小花从小学到大学的生活和学习费用。
“一开始只是想记录孩子们的生活,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多的
“我和曾老师认识很多年了,他毅然放弃了现在安逸的生活,到滇藏地区支教,我心里很感动。看到他每天发的朋友圈,我心里也为这些贫困的学生牵挂,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温州三乐亭负责人蒋进福通过曾庆明联系上云南贡山县茨开镇中心学校,捐献10万元用于建设爱心长廊。
越来越多人通过曾庆明为滇藏地区献爱心。温州市实验小学教师程胜芬筹集课外读物,为贡山的孩子们输送精神食粮。9名温州家长与山区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据统计,截至目前,曾庆明已经帮助筹集到了20多万元的帮扶善款和多册图书。
“所有的钱款和物资均由爱心人士和受助方直接对接。我只是一个‘桥梁’。”曾庆明说。
扶贫更扶志
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曾庆明清楚地知道,扶贫不是目的,支教首先要扶志和扶智。为了更好帮助更多孩子,曾庆明申请担任贡山县茨开镇中心学校四(2)班的班主任助理,为班级取名“怒江雄鹰班”。他期待终有一天,怒江的孩子们都能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飞往山外的世界。他为这个班开设了拓展课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邀请各行各业的人来担当讲师,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窗,从而帮助他们跨越大山,看得更远。
6月26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拓展课程即将迎来一位来自温州的特殊讲师。他就是没有四肢的残疾人范范,生活艰苦,却充满同情心和责任感。在看到曾庆明的“朋友圈”支教日记后,主动转账多元希望帮助有需要的人。
这个身残志坚、笑对人生、积极阳光残疾小伙子的故事给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丙中洛中心小学校长李学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李校长多次提出,希望范范来到现场为孩子们上课。
“这将是最好的励志教育。”李校长说:“我们这里很穷,因为贫穷,我们收到了来自*府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但我们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把这些当成理所应当,希望他们像范范一样,尽管身处逆境,依然努力向上。”
来源:温州晚报 文/许雅晶 图/曾庆明
编辑:徐彬彬
责编:虞冬青
审核:刘添梁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