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是我们日常生活煮汤做菜必备的提味品,它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对感冒、呕吐、食欲不佳和痛经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民间有句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说明夏天吃姜有很多好处。鹿城区水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中医师潘茜茜介绍,民间有关吃姜的谚语还有很多,其中也蕴含着一些中医养生知识。她提醒,姜虽好,也不能随便吃,它的食用也有不少讲究。
CFP供图三种姜功效各不同潘茜茜介绍,姜的种类多样,这次主讲生姜、干姜、炮姜这三类,三类不同的姜各有各的功效。
生姜,主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发汗解表,比如被雨淋湿、长期吹空调等受寒引起的风寒感冒,可以切两片姜煮点姜糖水喝,出出汗就能祛风散寒。生姜还有“呕家圣药”之誉,因胃肠不适、口腔异味等引起的恶心、欲呕等不适,可含食姜片来解决。此外,生姜还能促进肠胃充血,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还有一点开胃的作用,能增进食欲,因此也有“饭不香,吃生姜”一说。
干姜,不单纯是生姜炮制而来,它与生姜的采摘季节不同,性质就不同。其主要的作用是温中回阳,脾胃虚寒就是稍微吃了生冷的食物就容易腹泻的人群就很适合吃干姜,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
炮姜,是在干姜的基础上再加工炮制而成。炮姜其辛燥之性、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作用缓和持久,主要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妇科月经失调、不规则出血、痛经等治疗。
不同的姜功效各不相同,因此,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姜食用。
潘茜茜介绍,提倡“夏吃姜”是因为夏天外面暑热,人体阳气浮跃于外,脏腑内里就相对处于阴寒状态,而且夏天人人贪食西瓜、冷饮、冰棍等寒凉之物,加伤脾胃之阳。这时候吃姜,可暖脾胃、升脾阳,来平衡体内寒凉之气。冬天则相反,冬天外面冷,内里脏腑是热的,人人又偏食牛羊肉、火锅等高热量食物,吃萝卜可解郁热、化食积。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夏天才适合吃姜,对于需要调理的人群,可以将其作为某段时间长期的保养品。比如经中医诊断脾胃虚寒的患者,冬天也可以少吃一些姜。
另外,“冬吃萝卜夏吃姜”也不是指夏天每天都要吃姜。平时,姜已经作为我们烹饪的必备品有微量进食,只有真正需要的时候才需要额外进食。比如受了风寒可以切几片生姜煮着喝,吃了冰饮拉肚子可以泡点干姜粉喝,用于中医调理需由医生诊断再定时定量。
姜虽有这么多的功效,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
潘茜茜提醒,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因此阴虚体质的人不能吃姜。阴虚体质,通常表现为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盗汗、手脚心发热等症状。
口腔、消化道有溃疡,皮肤有疮疡,有明显的痔疮等属热性体质的患者,也不能吃姜。
另外,秋天气候干燥,燥会伤肺阴,易出现咳嗽、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手足发汗等症状。这时再吃姜等辛热之物,会加重人体的燥热失水,因此秋天不适应再吃姜。古代医书中也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的警示。潘茜茜建议,气候干燥的秋季,还是多吃百合、莲子、板栗、雪梨等比较降火润燥的食物为宜。
那么,“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又做何解?潘茜茜介绍,夜里是阳气收敛之时,天地之气都闭合了,人体也应由阳潜入阴。而姜性温味辛主发散,这和自然的规律不符,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民间还流行“上床吃萝卜,下床吃姜”和“晚上吃生姜,犹如吃砒霜”这样的说法,劝勉大家晚上不要吃姜才会有一个良好的睡眠。
来源:温州晚报
编辑:金巧
视频拍摄/制作:金巧
责编:胡海珍
《温州晚报》健康经营中心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