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
公元前年,开创大汉帝国的平民皇帝刘邦死掉,经过多年的斗争,吕雉的儿子刘盈顺利登上皇位,后世称之为汉惠帝。
汉惠帝这人性格比较懦弱,上位以后大权自然就落到太后吕雉手里,吕雉这人非常强悍,是个特别迷恋权利的女人,现而今儿子当了皇帝,自己可以垂帘听*,就这样还不满足,还觉得自己的位子很不稳固,于是就想了个亲上加亲的主意。
什么亲上加亲?
刘盈当皇帝的时候只有16岁,刚刚成年,还没有册立皇后,汉朝的时候,皇帝的“帝”指的是五帝,代指天;皇后的“后”呢,指的是后土,代指地。
如今天已经掌握在吕雉手里,那么接下来把地再争取过来那就相当完美了。
出于这样的想法,她便将选后的目光投向了张敖唯一的独生女儿,其时年仅11岁的张嫣,
为什么呢?
其时已由赵王降为宣平候的张敖,妻子是鲁元公主,是吕雉亲亲的女儿,汉惠帝的亲姐姐,如今把女儿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两家这么一结亲,那不管汉朝的天还是汉朝的地,不都由自己说了算吗。
瞧瞧,吕雉的算盘打的就是这么完美,至于让外甥女嫁给自己的亲舅舅,是不是有悖人伦,那就丝毫也顾及不得了。
吕雉拿定主意,女儿鲁元公主能有什么办法,只能乖乖的从命,汉惠帝曾找吕雉反对过这桩荒唐的婚姻,但他说话管什么用,吕雉能听他的。
于是,公元前年10月,年仅11岁的张嫣,便被隆重其事的迎进汉宫,当了皇后,嫁妆是骏马12匹,*金1万两。
据说吕雉派人将聘礼送到宣平候府时,张嫣的弟弟还欢快的跑到张嫣的房间,很开心的对她说:“姐姐,皇帝舅舅要买你去呢。”
舅舅要买你去,买你去干嘛,才11岁的张嫣哪懂得那么多道理,当然就开开心心的找舅舅去了。
大婚当天,场面热闹极了,反对这桩亲事的许多大臣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张嫣心里却没一点不适的想法,对她来说,这么多人一起玩这么一个开心的游戏,她能不高兴吗,洞房里,张嫣还开开心心的给汉惠帝敬酒,敬酒的时候,还恭恭敬敬的祝皇帝陛下万岁。
但汉惠帝呢,当时脸色就变了,变得脸上充满苦涩,只能郑重的告诉张嫣:以后还是叫自己舅舅就可以了。
皇帝的大婚之夜就这么很平淡的过去,从那以后,汉惠帝终身没碰张嫣一下。
史书上说,他只沉溺在酒色之中,但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除了沉迷酒色,还能干点什么,真按母亲的意思,和外甥女发生点什么。
别说下不去手,就是能狠下心去,张嫣这时候才11岁,11岁的小女孩能干什么呢。
可以说,两人的婚姻是相当尴尬的,他们只等于完成了一个仪式,从此,就形同陌路,各过各的。
本来这样下去也没什么,但吕雉不干,她不干怎么办,又一个荒唐的主意出笼了,什么主意?
汉惠帝
其时汉惠帝身体已经不行了,所以吕雉催着他俩赶紧生孩子,皇帝和皇后生下的孩子,那自然就是太子了,这样算下来,天下还是牢牢的掌握在她吕雉手里。
事实证明,吕雉的算盘每一次都打得相当完美。
可遗憾的是,张嫣年纪还小,别说汉惠帝不愿意碰,就是愿意碰,她这年纪,也生不下来啊,就这么一年一年的拖下去,到公元前年左右,也就是张嫣入宫四年以后,她突然有孩子了,怎么回事,汉惠帝忽然想通了吗?
不是,汉惠帝临幸的宫人很多,吕雉看外孙女生不下孩子,就打起这些宫人的主意,命令手下,谁生下男婴,立刻抱到皇后宫中,而他的亲生母亲,则秘密处死。
就这样,张嫣有了自己的孩子——刘恭,这人在历史上名气是相当大的。
因为吕雉的关系,刘恭一出生即被立为太子。
也就在公元前年,刘恭立为太子不久,年仅23岁的汉惠帝驾崩,刘恭立刻被扶上皇位,其时年仅15岁,根据西汉法令,还不算成年的张嫣,就再一次身不由己的被推到太后的位子上。
15岁的太后,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事情到了这一步,吕雉应该满意了,可我之所以说刘恭在历史上大大有名,就是因为这孩子太聪明了,
他在位一共就四年时间,就这四年里,也不知从哪里听说,现在的太后不是亲生母亲,而亲生母亲则在他出生当天,被吕雉害死,乃至于死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听到这个消息后小皇帝刘恭立刻怒发冲冠,居然狠狠地说:
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
太皇太后怎么能杀了母亲让我当皇帝,我现在还小,等我长大以后,一定会报复。
小皇帝突然说了句狠话,很快传到吕雉耳中,吕雉当然吓一大跳,敢情这小崽子不好对付,既然不好对付,那我能由着你长大吗。
于是就在公元前年,随便找了个借口将小皇帝幽禁,然后*杀,刘恭因此被称为西汉前少帝。
前少帝刘恭死后,吕雉又让刘弘当了皇帝,即所谓的西汉后少帝,这时候已经当了四年太后的张嫣在吕雉眼里基本上就没什么作用,不过看在是吕雉亲外孙女的份上,还过了几天安心日子。
但就这样的日子,张嫣也过不长久啊。
公元前年,嚣张跋扈的吕雉死掉,陈平、周勃等乘势而起,发动*变,铲除诸吕,杀掉西汉后少帝刘弘,拥立代王刘桓当了皇上,刘桓就是后世有名的汉文帝。
刘桓是个好皇帝,那么,对待年轻的太后张嫣怎么样?
实话说吧,很不好,为什么?
因为张嫣跟汉文帝没有丝毫关系,身份实在非常尴尬,她就等于是西汉帝国的耻辱,虽然大家都知道她跟吕雉暴*无关,*变中没有杀掉她已经非常仁慈,可继续当太后则万万不能。
所以汉文帝上任不久,就废掉张嫣有关于“后”的名号,让她搬到偏僻的北宫居住。
从那以后,张嫣基本上就自生自灭了,这时候她才23岁,23岁,身份就已经尴尬的让全天下都容不下她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公元前年,在北宫过了17年凄苦日子的张嫣终于静静地死掉,结束了年仅38岁的生命。
死了之后,还是被葬到惠帝的安陵旁边,死掉以后的身份,依旧是舅舅的妻子,汉惠帝的皇后。
更值得讽刺的是:
西安安陵
年,陕西韩家湾公社狼家沟大队社员孔祥发14岁的儿子,放学回家途中,在水沟里发现一块白色的玉玺,知道是文物,遂一层层上交*府,经研究发现,印面刻有“皇后之玺”的字样,又因这块玉玺发现在长陵陵邑附近,遂鉴定为吕雉玉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受到江某人由衷的喜爱。
可后来呢,又有别的专家提出反对意见说:韩家沟公社就在吕雉的长陵与汉惠帝的安陵之间,在韩家沟公社发现的是皇后之玺,吕雉当皇后,只是在汉高祖在世的八年,汉惠帝时期,她已经是太后,所以不可能继续用皇后玉玺,从这个层面上讲,这块皇后玉玺很有可能就是埋葬在汉惠帝安陵旁边,他唯一的皇后——从来没碰过,当了一辈子处女,却还有个儿子的张嫣了。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张嫣,这个当了近三十年年皇后、太后的女人,活着的时候没有自己,都死掉一千多年,却还是没有自己,她实在是个很可怜的女人那。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占豪 zhanhao冯站长之家 fgzadmin远方青木 YFqingmu共青团中央 gqtzy卢克文工作室 lukewen北美留学生日报 collegedaily黑龙江共青团 qingchunlongjiang新闻早餐 xinwenzaocan*事堂 zhengshitang司马南频道 广东共青团tuan_tuanjun胡锡进观察 huxijinguancha燕梳楼 yanshulou宁南山ningnanshan华哥读报 HUAGEDUBAO呦呦鹿鸣 youyouluming99上海发布shanghaifabu中央*法委长安剑 changan-j三秦青年 sxgqtwx青春山东 sdgqtVista看天下 vistaweek青春浙江 zhejiangtsw中建八局 tjbj江苏共青团 js_gqt福建共青团 fj-gqt起点人文plus renwenplus好奇心实验室 feizhengchang阳光一生 sdjd河北共青团 HBGQT英国那些事儿 hereinuk英国报姐 baojieuk天府新青年 scgqtt青春北京 qingchunbeijing54成都本地宝 bdbchengdu清廉江苏jssjwsjct上海本地宝 shbendibao港漂圈 gangpiaoquan南京本地宝 njingbdb青年湖南 GQTHNS大楚网 dachuwang贵州改革 guizhgg科普中国 Science_China河南共青团hnyouth半岛晨报 bandaochenbaowx我们的东莞 OurDongguan宣克炅XUAN_KE_JIONG江西共青团 gqtjxsw大渝网 cqcq广州本地宝 bdbguangzhou青春上海 qingchunshanghai微路况 weixinlukuang安徽共青团 ahsgqt1瞭望智库 zhczyj北京本地宝 bdbbeijing浙商杂志 zheshangmagazine戎评 rongping深圳本地宝bdbshenzhen广州地铁 GuangzhouMTR新加坡眼 kanxinjiapo武汉本地宝 bdbwuhan哈尔滨本地宝 hebbdb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ncjkq_fabu青春湖北 qingchunhubei莆田小鱼网ptfish广西青年圈 gqtgxqw带你游遍英国 weloveuk广东最生活 gdzsh天津本地宝 bdbtianjin揭道办 gh_8b2f9ccd2eb8成都发布 cdfb-szfxwb后沙 HSYGLGJ杭州本地宝 bdbhzzmq半月谈 banyuetan-weixin中山发布 zhongshanfabu中山发布zhongshanfabu苏州本地宝 suzhoubdb每日甘肃 gansudaily平安家園 pajy广东禁* gdjd晓东 fm81劳动报 laodongbao安徽先锋微讯 ahxfwx黔微普法 gzqwpf桂风起 guifengqi全国少工委办公室 qgsgwbgs这里是美国 America_hq惠州头条hzxw警钟 zjjingzhong睡前消息编辑部 MQZstudio荆楚网 cnhubeigw温江发布cdwjfb律侠普法 zqyls萧内网萧山论坛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许多人将失败的结果归咎于慈禧太后的干*,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起来,诛杀“戊戌六君子”,所以导致变法的失败。果真如此吗?
假若没有慈禧太后的干预,变法能够成功吗?我认为,不可能成功,理由有以下七点:
改革派
一、官员腐败清朝的腐败到底了,单纯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根本不行。清朝腐败到何种程度?看几个例子:
1、在甲午战争之前,北洋水师的承办商是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其利用身份,中饱私囊,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采购的都是空心弹头。所以,海战中中国*舰的炮弹里根本没有爆破的弹头。鱼雷里面装着铁屑,而非火药;威海卫的弹药袋里装的都是沙子,而非炸药。
2、北洋水师是清王朝寄予众望的一支*队,在其初建的几年,确实花费巨大,成为亚洲数一数二的水师。但其后,由于贪腐盛行,北洋水师逐渐变得有名无实。腐败在北洋水师中渐渐蔓延。如水师提督丁汝昌,在北洋舰队驻扎的威海刘公岛上盖豪宅,在烟台、上海等地买洋房;“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也大量购置房产。这还只是北洋水师腐败之冰山一角。
3、奕劻,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年《泰晤士报》刊发《庆亲王外传》一文,称奕劻:“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员,无一不奔走于其门者,盖即中国所云‘其门如市’也。”奕劻贪污敛财非一般人能比,而他还是皇亲国戚,家天下的所有者。
小结:
清*府的官僚体系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官员们见钱眼开,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在甲午战争这种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上面,官员们却贪污*费,以次充好,这样腐败体制下的官员根本不可能实行好戊戌变法。因此,戊戌变法不可能成功。
中日海战
二、戊戌变法的主体力量不行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改革,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等,这些改革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强硬的皇帝和改革派,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变法之时,他们都大权在握,身边都聚集了大量的改革派官员。我们再来看看戊戌变法的力量。
变法的主导者竟然是康有为,此人在“公车上书”前,甚至都没进入*坛,他在整个清朝官僚系统内根本就没什么威力,也没有任何关系。
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此人的成名作是什么?是《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完全颠覆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而官僚系统内的这群人,都是传统思想下熏陶出来的人,他们对康有为有好感?官员们都认为康有为是一个狂热的危险分子。在体制内的官员们,找不出几个真正与康有为友好的官员。
还有其他的力量呢?也就梁启超和后来著名的“戊戌六君子”,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还只是一个热血青年;戊戌六君子虽然被授予实职,但并无实权。真正在朝堂之上支持改革的官员有谁呢?都是明面上支持,暗地里不动。
朝廷之上的当权派不支持变法,那么变法就不可能成功。李鸿章、翁同龢、张之洞等人都有自己的打算。
小结:
“戊戌变法”的主体力量太过弱小,尤其是主持变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师徒,无任何官僚背景,光绪皇帝也没有完全掌握大权。仅凭他们一腔热血,是不可能成功的。
康有为梁启超
三、“帝*”“后*”的争斗年,中日甲午战争,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早就成为其他*队的眼中钉。以至于日本人打过来的时候,南洋水师等其他*队根本就不支援。李鸿章在战后苦涩的说:他这是拿一个直隶省来和日本举国作战。
早在清朝建国初期,满人内部就一直有排汉运动,贬低汉人,汉人官员身居高位也被看作是危险。
一直到“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朝原本的八旗完全不能用,需要借助于汉人来平叛,汉族官员才真正的在清*府内抬起头,开始压过满人。
在光绪皇帝名义上亲*后,清朝内部就分为了两派,一派支持光绪皇帝完全掌握清朝大权,被称为“帝*”,以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为代表;一派支持老佛爷慈禧太后,以倭仁、荣禄为代表,称为“后*”。两*在朝堂之上,斗得死去活来。在帝*的眼中,李鸿章也属于后*。属于在甲午战争前后,对李鸿章也多有攻击。
光绪皇帝和老师翁同龢之所以赞同戊戌变法,说到底,是想从慈禧太后手中把权力给夺过来。年,慈禧太后开始归*给光绪皇帝,年,正式开始放权。翁同龢完全利用康有为的改革来加强皇权,削弱后*的权力。他才不在乎这个改革是干嘛的。只要能够加强皇帝的权力,就可以实行下去。
小结:
光绪皇帝根本无法指挥所有的官员彻底进行改革,在朝廷之上分为“帝*”和“后*”两派,“帝*”的官员也并非尽力搞变法,他们只不过希望从“后*”的受众将权力夺过来。实际上,“帝*”之中,真正热心变法的人不多,以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为例,他支持变法就是为了夺取后*的权力。这样的变法能成功吗?
帝师翁同龢
四、官员拒不合作改革要想成功,必须从中央到地方的配合,单靠康有为和梁启超叫嚷口号,根本没啥用。前面已经说过,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朝堂之上根本就没有功绩。从最开始,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办强学会开始,就完全看官员的脸色。
北京的强学会虽然是康有为师徒发起的,但是我们看看大佬名单上的人:沈曾植、李鸿藻、翁同龢、杨锐等,没有帝*的支持,强学会根本就办不起来。其后,康有为又南下游说两江总督张之洞,张之洞也表示支持。
因此,强学会,若是没有袁世凯和张之洞的支持,根本就办不起来;谭嗣同在湖南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也是因为湖南巡抚支持他这么干。一旦官员不支持改革派,那么,他们立刻就会干不下去。
改革真正开始后,才发现,改革的力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在改革之前,看似康有为等办的报纸风靡全国,在全国各地都创办了先进的团体、学会,但都没有掌握实权。地方*府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革新派听之任之。一旦改革派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必将群体反抗之。
后*的力量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加之改革一开始后,光绪皇帝就与老师翁同龢闹掰,罢黜了翁同龢。也就是说改革派连帝*的力量都未争取到,何谈成功?
小结:
改革的*策、方案,需要有官员在地方实行下去。但光绪皇帝在百日期间,下达了各种各样的*策,全国各地,除了湖南,没有一个地方*府实行了改革。各地官员都在作壁上观,并不热心改革。如果官员们不合作,改革的方案即使再完美,也不过是一张废纸。
大清实权官员
五、戊戌变法的*策也得不到其他阶层的支持康有为忽悠光绪皇帝搞改革,一开始颁布的*策就得不到支持,其中包括:裁撤内务府中满洲人的闲职;裁撤多余的巡抚和总督;改革科举制度。
年,来京赶考的举人们支持搞“公车上书”,支持康有为,可不是让康有为来断他们的前程的。他们学了几十年,经过大小无数次的考试,怎么能让康有为突然就换考试内容呢?
裁撤地方巡抚和总督,这些都是地方实力派,没有这些人在地方支持,改革*策能在地方实行下去?还要裁撤人家,改革怎么可能进行得下去?
信任是双方的,改革开始后,光绪皇帝和康有为就没有信任过其他官员,其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以四品卿衔在*机章京上行走,实际上参与改革核心内容的就是这些人,其他官员没有必要参与到这趟浑水之中。
除了发动了一批知识分子之外,改革对于其他的阶层根本就没有任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