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伊始,经历了2年的学习研究、3年的个别学校试点和5年的区域推进三个阶段,侧重以“练习单”为学习媒介来彰显“导练”要素的演绎,开启了“十年磨一剑”的小班化教育改革“打基础”之路。
年之后,尝试着以“预习单”为学习媒介来助推“导航”要素的践行,形成了“重整合”的三年课堂变革行动。
年以来,践行着以“导学单”为媒介来追寻“导学”要素的提炼,推开了“促提升”的“三导式”区域课改之门。
然而用心审视、总结和反思课堂现状,部分教师还存在“以讲代教、以听代学、以练补学”的教学倾向,那么如何翻转小班化课堂、变革教与学方式、促使“让教于学”理念真正落地呢?
本着“分类定标、分明权责、分项督导、分层提升”的变革策略,全面审视和定位各学科教师梯队,要想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前提,更应该为不同专业发展水准的教师打造“适合每一个教师课改的提升”平台。第一类是“自动对接型”的风格教师团队,即指向会把“课堂变革理念”自动对接位教学行为。第二类是“能动演绎型”的骨干教师团队,即指向能将“课堂变革要素”能动演绎为教学行为。第三类是“推动转变型”的普通教师团队,即指向需用“课堂变革范式”推动转变为教学行为。第四类是“被动接受型”的特殊教师团队,即指向不敢动、不愿动、不能动和不会动的小型群体。
小班化课堂的常态变革旨在通过“核心任务活动”这一抓手来开启“让教于学”的引擎,促使课堂变革从“对话中心的课堂”到“任务中心的课堂”的翻转,同时又要做到九大和谐:
其一是小班化风格教师、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分层与分项”提升路径的和谐;
其二是学校特色点、学科切入点和课堂变革要素操作变量间内化择配的“课程与课堂”的和谐;
其三是不同学科、学段和课型的“三导式”课堂有效学习评价标准的“个性与共性”的和谐;
其四是“三导式”课堂中导航、导学和导练核心要素和教学范式的“融汇与对接”的和谐;
其五是“三导式”课堂中导航、导学和导练课堂招式的“切入与逻辑”的和谐;
其六是“三导式”课堂中导学卡、导学案和导学课件资源开发的“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其七是核心任务导学卡中的纸质打印和电子课件导学卡呈现效能的“投入与产出”的和谐;
其八是“三导式”课堂中课前与课内先学学业任务单的“提质与控量”的和谐;
其九是小班化学生的自主、同桌互助和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学力与学龄”的和谐。
着重导航和践行教学计划(重点指向上阶段核心问题、本阶段教师行为改进项目及具体解决对策)、备课(重点指向优化整合核心任务学习活动和分层训练设计的教师“班本化修改建议”及“班本化教学反思”机制)、上课(重点指向本课时核心任务学习活动和分层训练的跟进行为)、作业(重点指向师生课堂作业本“双评”和“二次批改”及“批注式”同步批改记录本的螺旋式操作机制)、学习足迹本(指向学生课内外学习草稿本的使用习惯的养成)、过关测评(重点指向有针对性的章节、专题、单元等形成性过关检测)、听课(重点指向核心任务学习活动情境创设和分层训练设计及拓展提升)和专题阅读(重点指向学校或学科课改共性专著和自身个性成长阅读)等课堂变革新常规细则,同时各校在教室后面创设一套桌椅等“课堂互学开放区”,以督促教师常态化课堂教学落实。
深度推进以“课程·课堂·课业”统整和提升为目标,以“教师课堂变革分层行为改进”为主线,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为载体,以教材解读为基点,以常态课堂微视频为媒介,以多元学习方式的优化为重点,以核心任务学习活动设计为抓手,以“三导式”课堂变革核心要素为突破口,以学科“核心学力培育”为落脚点,努力践行小学小班化“三导式”课堂的导航、导学和导练要素(
全面激活和深度推进学科研训日即每周半天排空日机制。在课改推进过程中,我区各小学在核心任务学习活动设计载体的引擎下,逐步修正和提炼本校课改主抓手、学科(学段)操作切入口、教师个体行为改进点等具体操作策略。遵照“课堂变革工作任务推进践行表”进行跟踪、对照和引领,全面践行困惑问题(提前共同梳理)——科研(小课题研究)和研磨议题——学习专题(阅读搜集)——论坛主题——上课课题(微视频)——沙龙话题——撰写论题等多位一体路径范式,力求每月、每学期或每年有“解决或做成一件课堂变革核心要素”之事,努力实现校际联片、强弱帮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型的校际协作机制。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推行小学小班化分级分段分项测评改革。学业测评内容全面根据平时作业情况(重点指向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订正等)、课堂学力(重点指向合作、倾听、表达等)、学习习惯(重点指向学生课内、外学习草稿本等学习足迹)和学习项目评价(重点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等进行评定,并引领小学低段以“游园式”活动测评为主,高段以“纸笔式”学力测评为主的学业质量测评改革机制,同时要求各校使用省平台为我们区域私人订制的《小学生综合学业素质评价报告单》。
小班化课堂有条件
当前提出的“基于小学小班化教育的“三导式”课堂教学变革核心路径的行动研究”课题,其相关课题成果、论文获市一等奖及以上,有多篇文章发表在省级及以上杂志,部分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期间课题负责人应邀在特级教师大讲台、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及市首届学术节等作观点报告,承办市小学课改领航现场会并作区域推进全方位展示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上册“管理指南”和下册“教学方略”两部学术专著,可谓是硕果累累。教改期间接待来自在德国、内蒙古、杭州、丽水等省内外参观学习代表团近多人次,曾得到温州日报、温州晚报和浙江教育信息报等相关媒体报道,在我省和国内同类研究居领先水平,为小学小班化教育界所
总之,基于小班化教育的”三导式”课堂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要研发,教师要研磨,学生也要研学。改革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持和深化,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教材变成学材,将教案变成学案,小班化课堂将由讲堂变成学堂,从而提高具有小班化特质的学生学习力,力求主动乐学;提炼教师技艺力,力求高效乐教;提升学校影响力,力求优质办学。
来源:洞头区教育局
编辑:徐彬彬
责编:虞冬青
审核:刘添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