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温州史学论丛李岳松温州马氏家族对文化
TUhjnbcbe - 2021/2/15 23:41:00
白癜风山东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5837448.html

作者简介

李岳松,年6月出生,温州市鹿城区人。*史研究副研究员。

出版《石鼓竹韵》《鹿城风雨春秋》《鹿城革命遗址图志》《求索——李岳松论文选》《戍浦文存——走进温州藤桥》等著作,其中《鹿城风雨春秋》获温州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学术进步奖;主编出版专著文集23部,其中《泽临风云》被评为温州市宣传文化系统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完成国家重大课题两项,省市区课题、专题20多项。发表论文多篇。鹿城区第七轮专业优秀人才、区第三届优秀文化人才,其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浙江省全民阅读示范家庭。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主持工作),温州市历史学会理事,温州市新四*历史研究会理事,温州市抗战研究中心顾问,市民宣讲团成员,市*史宣讲团成员。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鼓舞人民奋进的号角。三百多年来,温州百里坊马氏家族,始终保持重视文化素养的家族特色,培养了一批以书画艺术、医药卫生、科技教育、经济管理为主的精英人才,在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并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马氏家族;科教文卫;书画艺术;精英人才;作用贡献;影响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城市品位是否具备可以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文化是社会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三百多年来,温州百里坊马氏家族,精英人才辈出,其贡献和影响深远。

一、百里坊马氏家族的历史背景

在华夏大地,每个家族都有纂修家谱的悠久历史,而温州百里坊马氏家族三百多年来既没有家谱族谱,也无宗祠,只有隐秘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口传家史。据马亦钊主编的《百里芳人》记载:相传原来马家姓朱,是明朝皇室的后裔。明末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之后,皇子皇孙纷纷逃难,临行时,将宫中玉制的象棋子,分给各房皇亲,作为日后重聚的凭证。百里坊马家始迁祖分到一只“马”,恰巧是明太祖马皇后的姓氏。始祖孤身一人辗转逃到温州安家,改姓“马”;古时称皇室为“天潢”,故起名“银潢”(谐音隐皇)。

“马银潢”逃到温州身无分文,仅带来一块挖去字迹的祖庙木主(或称牌位、神牌),一个小香炉和一只瓷质葫芦。葫芦里装满眼药和一张药方,据传这眼药是宫廷秘方。马银潢以卖眼药,治眼疾为生。他的眼药疗效显著,患者纷纷前来医治,生意逐渐兴隆。马银潢临终时,才将自己身世告诉儿孙。经过马银潢和马淮两代人的苦心经营,有了积蓄,于清康熙年间,在百里坊(现百里东路南面,朱彭巷东边)置地六、七亩,建成一座大宅院。院北首靠街一侧,开设了以始祖名字命名的"马银潢眼药店”。店门口立着一只两米多高的灰色葫芦标志。马银潢眼药,遐迩闻名,有华侨慕名前来医治后,将眼药带到南洋销往各地。

大宅院除作开眼药店外,大部分是子孙后代的居室。马家祖辈在此繁衍生息,医药世家传承多年。这座曾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的宅院,直至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因旧城改造需要被拆除。

百里坊马氏家族与别地马姓人家,没有渊源关系。直到十世马寿洛(字祝眉)自邮局退休后,花费了近三十年时间,经过查考,编撰一套家谱,可惜未及时制成副本,在十年浩劫中被毁。

二、马氏家族英才辈出

生活安定之后,马家逐渐重视家族文化素养的培育和传承发展,不仅传承世家医药,而且在读书之余以琴棋书画自娱自乐,渐渐形成重视文化教育的良好家教家风。自清嘉道以来,已形成以诗文书画金石闻名的世家。到了第七代马炅中(左右—?,字香霞,增贡生),后来,他和堂房兄弟马焕中、马文藻的孙辈们外迁而失去联系。而今温州百里坊马氏家族都是马炅中的胞弟马昱中(~?,字蔚霞)的后代。马昱中,在道光八年(年)39岁时中戊子科第一名——举人(解元),从此马家名声大扬。他“善鼓琴、工书及篆刻,尤擅花卉”。兄长马炅中,蔚霞的次子马二卿(~年),字马梯如,举孝廉,马二卿的儿子马兰生,名,元熙,字兰笙(~年)是廪贡生。马元熙多才多艺,工诗文,擅长书画金石,善奏古琴,精通医学,被称为“马氏白眉”,他在50多岁时,刻了一方“作书作画苦于债,不如弹琴怡我心”的印章。这时马家的书画相传已近二百年。

马昱中(字尧曦,号蔚霞)公书硃砂蜡笺行书联

“紫阁花明云五色,苍山松老鹤千年”

到了第十一代,是成就和名望最为辉煌的一代。在这一代人中,除了传统的书画篆刻名家马孟容、马公寓,更有作家诗人马骅(莫洛),教授马味仲、马素达,农学家马俊,医师马立中、马颂平,工程师马仓粦、马奇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家的各类精英辈出。在十二代中,他们的从业门类更加广泛,有从事中国贸易经济问题、所得税问题和企业管理专家马大恢,美国图书馆学资深专家马大任,温州大学正校级巡视员、一级教授、博导马大康,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研究员马大正,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马笑霞,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副教授马大韶,主任医师马笑琴,建筑工程管理专家、高级工程师马大观、马大沛,电脑软件设计工程师马大侃、马大庆,台北市山痴画会总干事马大勉等著名专家学者。

进入十三代,这个“医药世家、书画传家”三百多年的著名世家,在医药方面有著名的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特级教授、肠胃科系主任马一公,医师马力群、马一平、马一和。美国某公司资深机械工程师马一东,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博士,自办波斯顿半导体公司的马一山。在传统的书画、美术等艺术方面依然代不乏人,有副教授马亦钊,台湾国立*治大学网络动画讲师、连续三年获网络创新金手指奖(相当于电影金马奖)的马一原。

如今到了十四代,己有温州大学建工学院副教授马天怡,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硕士研究生、温州大学教师马天戈。温州晚报编辑记者、作家马一伊。也有企业家、实业家:巴黎一家外贸公司经理马真直。美国橡树咖啡商行总经理马小怡等。马公愚,上海文史馆馆员,马寿洛、马亦钊、马六诜和叶适庵夫妇的长子叶云帆三人均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这在一个家族里出4位文史馆馆员实为罕见。

三、马氏家族对文化建设的重大贡献和影响

(一)文学书画艺术主要成果和影响

《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收入马氏家族五位先辈的书画成就,其中有《清画拾遗》记载的七世祖马炅中、号香霞;弟马昱中,号蔚霞;孙子元熙,字兰笙等三位和马孟容、马公愚。他们都工诗善画。

马炅中“工诗,善书,尤擅山水、花鸟”。尤以行书见长,从仅存的几件书法作品中看出,他沉潜右*《圣教序》,写得滋润朗畅,功力独具之中颇见才子气质。并留《雁荡记游七绝十二首》等诗。马昱中,清道光八年(年)中戊子科中式第一名——举人(解元)。“善鼓琴,工书及篆刻,尤擅花卉。”马昱中次子二卿,字梯如,能诗文书画,通金石篆刻。孙子元煕,不仅精通医学,传承祖业,还工诗文及书画金石,尤善古琴,所作印章多与书画弹琴有关,如“琴画传家二百年”等,著有《友石山房琴谱》等。

马寿洛,字祝眉(~年),工诗文,擅隶书,善奏古琴,通中医。曾与许炳黎等十位朋友组织“甲社”诗会,处州邮局局长任上退休,著有《春晖堂琴谱》等。他的儿子马孟容和马公愚,以书画擅名当世。现代著名国画家马孟容(~年),天资聪颖,勤奋过人,学贯中西。他画的菊和蟹,最受画界称道,有“马菊蟹”的美誉。马孟容书法清新典雅,却为画名所淹。著有《墨趣专述》等著作6部。他与胞弟马公愚(~年)在温州创办东瓯美术会。年,俩兄弟先后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之聘,赴沪任该校教授。至年与何香凝、刘亚子等人在上海创立“寒之友社”、中国艺术专科学校与中国文艺社、中国画会等艺术团体,积极参加爱国书画义卖。与吴昌硕、张大千诸名家交往情深。他博采众长,熔古今中外百家于一炉,在20世纪20年代即走出一条成功的中西结合的道路。文化教育界领袖蔡元培评价:“孟容先生折中两派而兼取其长,诚出色当行,有艺术价值之作也”。惜英年早逝,年仅41岁。章太炎、蔡元培等前辈名家均有挽词挽幛悼念。

《马孟容讣告》中的遗像

马公愚(~年)现代著名书画篆刻家。精英语,工诗文金石书画,素有“艺苑全才”之誉,至今盛名不衰。西泠印社早期会员。新中国成立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著有《书法史》《公愚印谱》等多部。与胞兄马孟容均蜚声海内外,被誉为“马氏双璧”、“永嘉二雄”。马氏昆仲毕生积极从事书画创作与文化教育活动,致力于推动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对于温州地方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马公愚与*宾虹于年合影

年马公愚与侄孙马亦钊在温州合影

马味仲(~年),早年留学日本。喜爱书画,善书法,尤擅长章草、甲骨文。马颂平(~年),精通医术,擅书画,尤精小楷,补抄之叶天士《临证指南》蝇头小楷,世人称奇,英年早逝。马骅,笔名莫洛(~年),年主编《暴风雨诗刊》等。年5月,任《浙南日报》副刊《新民主》主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浙江分会理事、温州市文联首任主席、顾问。出版温州学人书系《莫洛集》(上、下),收入了散文诗集《生命树》、诗集《叛乱的法西斯》《渡运河》等多部及散文、寓言、史料;专著《写作基础知识讲话》等。年省文联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当代作家20杰)称号。马大韶(—),他常被二伯父马公愚拉去为他磨墨、拉纸、磨印章石,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最终他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留在本校,曾任副教授,装饰画教研室主任、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出版有《马大韶画选》。

马骅,字瑞蓁,笔名莫洛,曾用笔名林渡、林默等近30个

马家书画世家有“隔代成名”现象之说,其实十二代也有多人爱好书画。马孟容长女马静娟,画作曾参加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行的“纪念马孟容逝世十周年书画展”(永嘉五马书画展)。马大抱(~),擅书法、国画。马大勉爱好摄影、绘画。马大庆(~),爱好书画。马大韶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马大全由于少年喜欢书法篆刻,调入新疆建设兵团74团*工处当干事,留有书法、篆刻作品多幅。

十三代马振霄,现名马亦钊(—),自幼从叔祖马公愚学习书法,从方介堪先生学习篆刻。善作四体而尤精草书、隶书。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著有《马亦钊书法篆刻选》等。马一原台湾国立*治大学网络动画讲师,美国麦肯广告公司台湾分公司创意指导,连续三年获网络创意金手指奖。

年出生的马骅孙女马伊,曾任温州晚报编辑、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赵超构新闻一等奖和全国晚报文化好新闻一等奖。出版《淋湿》《女记者》《感动》(合作),曾被列为《青年文学》封面作家宣传。

马家书画不愁后继无人。年出生的马天戈,是马亦钊的侄子,是马家书画传统最年轻的十四代传承人。年,他10岁时,以行书“墨缘”参加中日青少年书法大赛,获日本中曾根总理大臣奖。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硕士研究生毕业,任温州大学教师。《水墨人物》等作品发表于《东方艺术》等杂志。

作者李岳松(左一)参观马公愚纪念馆

(二)医药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马氏始祖马银潢定居温州,“以医药”起家。到第十代,马寿镇是马家制作销售马银潢祖传眼药“中和至妙散”的最后一位传人。马兰生第四个儿子寿炯,不辜负父辈的期望,对中医妇科学造诣颇深。据马骅表姐谢永菊回忆:马寿炯中医水平很高,一诊脉即知病,看舌苔就下药,一生没有差错过。抗日期间,他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到偏僻的山区为患者治病,痊愈后,和病患者像亲戚一样往来。有不少不孕之妇,经他医治得子后,认了不少“干儿”。温州杰出的医生刘观夫、七塌手等都是他的学生。

十一代马立中(—年),著名小儿科医师。曾在日本慈惠医学校学习西医,医院、北伐*淞沪卫戍病院、医院(医院)工作。在诊断病情时运用诊脉听诊等中西医结合诊断病情辨证施治,疗效明显,医德良好,在医药界和患者间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口碑。马立中有三个子女从医,四子马士煜(—年),在医院,中医理论功底扎实,医术、医德都有很好的口碑。三女马笑琴,年从支边的新疆伊犁农四师建设兵团赴温州医学院读书,毕业后分配温医院眼科工作,任主任医师。四女马笑蓓,从黑龙江建设兵团回温州,医院工作,任门诊部主任、分院院长。

十二代马大正(—),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妇科主任、副院长、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科学技术带头人、重点专科不孕不育协作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妇产科发展史研究”等成果分别获科技进步优秀奖和技术创新奖,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和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等称号。出版《中国妇产科发展史》等多部著作。

十三代从医人员多达六位:马时彦(—),高中毕业支援边疆,医院退休。马时建,温州卫生学校中药房工作退休。马一中,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获得小儿科等二个博士学位,因表现优秀,其名字被镌刻在该校园的永久纪念碑上,惜英年早逝,年仅30多岁。马一公(—),年哈佛大学最优秀毕业生。年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特等毕业生。加州大学医学院特等教授、肠胃科系主任。多篇医学论文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世界最权威科学学术杂志。马一平(—),获西方建筑史硕士后改习医学,现为整形外科医师。马一和(—),医学学士,在美国维琴尼亚州行医。

(三)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在马氏家族里,除了书画、医药领域,还涉及到科技、文化、教育、建筑、工业、农业、经济管理等领域多成大器者。有多位不仅是书画篆刻名家,而且是大专院校的教授、博导,或企业高管、高级工程师等。

马家尤为突出是文化教育方面,马寿洛的三儿子孟容、公愚、味仲不仅书画艺术均有建树,且都曾担任过教授。马孟容赴沪,曾任教于上海美专。马公愚,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上海大夏大学教授。马味仲曾任温州百好炼乳厂厂长,湖南省立高级职校教授、浙江英士大学教授。年受委派赴台湾,任台湾糖业公司虎尾总厂厂长、总工程师。72岁退休后,潜心甲骨文研究;97岁高龄时破译了四千年前的上古文字,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著有《薇庼甲骨文原》《中国文字探源》等多部。

马素达(—年),任上海师范学院教授,年出版数学专著《九点圆之证法》。“九点圆”为几何学中著名定理之一。马俊(—年),马骅兄,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农艺系,先后在浙江省稻麦改良场、浙江农业改进所。后在台湾台中任烟草试验所所长。他一生致力于研究稻麦改良,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农学家。马骅,年5月,温州解放后调温州中学兼任副校长和初中分部主任。年调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后该校改为杭州大学,任现代文选及习作教研室和写作教研室主任。

马大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装饰画教研室主任。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他的妻子蒋翠英,也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

马笑霞(—),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兼任浙江省高师语文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出版《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等专著数种,该书获浙江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三等奖。

马大观(—),高级工程师,湖北省铸造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铸造工程》杂编辑,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仪器仪表司“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在全国性科技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文学作品20余篇。编辑辞书《科技俄语惯用词组实用手册》。

马亦钊(—),是位没有上过大学,自学成才的温州大学书法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温州朱自清旧居纪念馆名誉馆长。作品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篆刻卷》等。出版《书画传家三百年——马孟容、马公愚诞生一百十年纪念集》等。

马亦钊行书祖咏《题苏氏别业》条幅

马大康(—),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年起历仼温州师范学院院长、温州大学正校级巡视员、温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省重点学科文艺学学术带头人。曾获曾宪梓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和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性语言研究”、“现代、后现代视域中的文学虚构问题研究”等。出版《生命的沉醉》等多部学术著作。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妻子徐琳琳,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退休教师。

马大康著《诗性语言研究》

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类一等奖

马大正(—),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妇产科发展史研究”等成果分别获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奖。温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国务院颁发的*府特殊津贴、浙江省名中医称号。出版《中国妇产科发展史》等多部著作。

另外还有,马志蔺(—),先后在乐清、甘肃兰州和瑞安等地任中小学教师。马大雅(—年),在遂昌师范学校毕业,任教师、校长。马大望(—),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马大望(—),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马莉莉(—),早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年进北京石油学院进修,徐州华东石油管道学校任语文老师。马一公(—),为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特级教授,肠胃科系主任。

年出生的马天戈为温州大学教师。年出生的马天怡,年评为温州大学建工学院副教授。年出生的马元颉,美国密西西比州高中数学教师。年出生的马一芸,台中市成功大学中文系毕业,任钢琴老师。年出生的马大慈,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毕业,任钢琴老师。

马大任(—),获美国两所大学新闻学和图书馆学硕士,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布道研究所图书馆中文图书馆馆长、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图书馆馆长、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馆长等。著有《美国图书馆的东亚藏书》《西欧的中文藏书》等,身居美国60多年,时刻不忘袓国,当耄耋之年时,在美国正式实施“赠书中国计划”活动,年底,从第一批赠书中分出约册送给温州大学,至今已向中国海洋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赠送图书二十多万册。马一强(—),颇具音乐才华,为华纳唱片公司签约歌星、华纳国际音乐股份公司音乐企划兼制作人,曽担任张惠妹、蔡依林、棒棒糖等歌手唱片专辑的企划和制作。马大成(—),在温州越剧一团、福建剧团乐队任演奏员、指挥、作曲等。

马家科技方面也人才济济,马仓粦(—年),年毕业江苏水利学堂。解放后任天津河北水利厅设计院工程师。马奇(—年),毕业于江苏盐城农学院,留校任教,年调温州啤酒厂任工程师至退休。马味仲长子马大沛(—年),建筑工程师,年起出任中国建筑工程(澳门)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在重建唐山市的宏伟而艰巨的工程中,作出贡献,被建设部评为劳模、唐山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马大侃(—年),台湾大学土木系学士,美国维琴尼亚州理工学院流体力学硕士,从事电脑软件设计工程。马大庆(—),美国纽约西州立大学电脑学士学位,从事电脑软件设计。马一东(—),美国纽约市立学院机械工程硕士,美国某公司资深机械工程师、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员。马一山(—),年以最优秀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电机专业,祖父味仲曾写诗祝贺,系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博士,自办波斯顿半导体公司。

马氏家族在经济管理方面也不乏人才,马大恢(—年),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年公派赴美国留学。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勃洛克林法学院获法学博士。为美国厄恩斯特惠尼国际公司股东、美国纽约中华总商会常任董事,是研究中国贸易经济问题专家和所得税问题、企业管理专家,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高级国际经贸人才。马大选(—年),一生勤奋好学,会计学方面多有见解建树。马一香(—),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任国际会计顾问公司、普华永道、欧盟公司市场经理。马真直(—),毕业于浙江大学,任法国巴黎一外贸公司经理。马小怡(—),毕业于北京美国英语学院,任美国橡树咖啡商行总经理。

马家不仅本家子女优秀,女子嫁的老公也很优秀,马寿洛女儿马志英(—年),嫁玉环县坎门镇的郭云观(—年),年官费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国际法,年参加中国*府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年曾任大理院推事,燕京大学校长,国民*府司法行*部参事,复旦大学教授,年10月后曾任东吴大学法学研究所教授。马志英和郭云观的大女儿郭心晖,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人生·友谊·爱情》。

四、马氏家族文化传承的启示

经历多年的文化传承,百里坊马氏家族子弟多才俊,其工作领域广泛,研究硕果显著,对社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回顾总结马氏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给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家学渊源、矢志好学。

多年来尤其近百多年间,马氏家族在温州文化建设中的领先地位引人注目。马氏家族的医药世家、书画传家,虽然与渊源的家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祖父对孙辈的慈爱、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州史学论丛李岳松温州马氏家族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