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号刘文起ldquo活着
TUhjnbcbe - 2021/1/31 11:30:00

12/19

温暖

文/刘文起

宋明去山头垴,几乎是一路吟着汪曾祺的诗句去的:工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

宋明将汪原诗中的写作颇勤快改为工作颇勒快。因为他虽然崇拜写作,但到快要退休了他还只是工作,没有写作过。

宋明去山头垴是结对扶贫,他结对的贫困户,是30多岁的光棍大喜,是让他伤透脑筋的扶贫钉子户。

宋明第一次去大喜家时,大喜家里没有床。

山头垴是村名,是山顶头的意思。宋明第一次去时,真真切切地体会了这个垴字之高远。

一座比一座高的山拥挤着,一条一比条弯的岭交叉着。山的植被不好,光秃秃的,树少草也少,水更找不着。当然不通车。从山脚下车爬坡,一层又一层。到了最高一层山顶了,才有十几座房子,分二三层,把村子码成了。可宋明不知道大喜住哪里,就一家一家地问。

宋明这次送温暖,是给大喜送乡里发的一床棉被和一份慰问金。这棉被一路背来,累得他只想找一张绵软的床倒下。可东问西问问到村东头,一座残旧的三间木屋,才是大喜的家。

可大喜家穷得一棒打不到一件家生,连一张床都没有,别说箱柜。屋里堆着几堆破砖烂瓦,几只缸坛七倒八歪。酒瓶烟蒂满地都是,没洗的碗筷一片狼籍。

宋明对大喜叫:你的床呢?大喜!你睡哪里?

大喜指指楼板底下吊着的网兜,说:这里。

宋明看这网兜,不要说蓆子,连被褥都没有。心想:这是人睡的吗?就卸下一扇房门,找两条凳子搭着,放上棉被,给大喜铺成一张床。

可宋明走后没几天,就听说大喜把棉被卖了换烧酒了。他买了一坛喝下去割口割喉咙、让人翻白眼的本地白眼烧,每天睡觉前喝二两,然后捂着嘴,让身体热热地睡。还说:酒比棉被好,暖得快。

第二次进山送温暖宋明变聪明了,应了送人鱼不如教人渔的俗话,就赶了一头母羊,背了一綑水果树苗。说让大喜种果树收果子,让大喜养奶羊生羊羔子发财致富。

可宋明走后又没几天,大喜又把羊杀了下酒吃了。又把宋明帮他栽下的果树苗拔了,种番薯。

大喜嫌果树太慢,要过凢年才结果子,等不及。而种番薯熟门熟路,快,上半年种上秋天就有收成了,稳当。

这把宋明气得跺脚,直指着大喜鼻子骂:你看你!穷得只剩你爸给你留的三间旧屋了。我看你还能吃什么?莫非把木屋拆了吃砖头吃木料?

大喜听了,眨眨眼,说:我还正愁着呢!这下可给你点醒了。

宋明问:怎么提醒了?

大喜嘻嘻嘻地笑着说:你说对了,这三间屋我拆一间屋的木料板料,还有砖瓦石头,也能吃一年哪!

气得宋明头也不回地跑下山来。

可气归气,宋明是乡里干部,负责片区的,结对扶贫送温嗳的事还得干呀。更何况宋明快退休了,要站好最后一岗,怎么着都要保证他负责片区的贫困户一个不留地脱贫呢。可大喜油盐不进,让他脱贫这件事太挠头了,直把宋明愁得像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

还好,这几年*府扶贫力度大、投入多,*策措施一套套的。先是退耕还田植树绿化,没几年山头垴一带就树木成林、绿草成茵了。再是村村通公路,汽车一直开到山头垴。山一绿路一通,山下人上山游玩多了,山头垴人下山做生意也方便了。于是,宋明扶贫送温暖的方法也变了,他想出了二个套路。

一是让大喜采摘山上的特产,如菇呀笋呀下山卖。开头大喜贪懒不肯下山,宋明想出一招开导他。宋明说:你一把年纪了还光棍一个,还不赚点钱找个山下的女人成个亲?

大喜说:我一个穷光棍,哪个瞎了眼的女人肯嫁我?

宋明说:找不着女人,下山开开眼界也好。

这话一说,大喜还是下了几趟山。

二是让大喜把山上老屋修一修,宋明说:屋修好了,山下的游客来了也可当一处风景看。弄得好,你还可卖门票!再就是家具也要置一点,持别是睡觉的床,一定要有一张。万一山下哪个瞎眼的女人来了,总不能没个床睡!

大喜梗着脖子看了看宋明,嘴张了张没说话,但到底还是照办了一些。

年疫情严重,宋明大半年没出门。不久又年龄到杠退了休,宋明整天更是窝在家里。扶贫的事虽没有接着干,但山头垴和大喜的事情他还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号刘文起ldquo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