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和美金东,崛起浙中,挺好全国晚报总编走
TUhjnbcbe - 2020/12/29 8:34:00

以下正文

今天开始,全国晚报总编“金华行”新闻实践活动走进金东区、义乌,在三天的紧张行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家晚报,多位总编、主任将以独特的新闻视角,近距离观察和发现金华的发展之美。

本次大型采访活动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主办,金报集团金华晚报承办。参加本次大型活动的总编中,有来自新民晚报、重庆晚报、扬子晚报、武汉晚报等15家省级晚报,以及国内兰州、洛阳、扬州、桂林、秦皇岛等知名城市的晚报,具有较强的媒体影响力。

行程开始前,晚报老总们对金华的印象如何?且听他们娓娓道来。

任欢迎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

任欢迎:金华是一个充满南方特色的宜居城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早在前几年的全国晚报总编行活动中,我就来过金华。对于金华最深的印象,就是从小在语文课本上读到的叶圣陶先生所写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一文,从那时起就对描述里气势磅礴的双龙洞心生向往,听到“金华”两字也倍感亲切。

听说这些年金华一直在大力施行“五水共治”“浙中生态廊道”等绿色发展战略,包括这次我们要走的“和美金东”,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推行了“会烂”“不会烂”的农村垃圾分类制度。从听到这个分类标准时我就在感叹,“会烂”和“不会烂”,多么通俗接地气的制度传达,怪不得上过央视,成为全国范例。从这么一个细节,就可以充分感受到金华在基层治理方面敢于思考、创新,为民生着想的智慧。

杨珂齐鲁晚报副总编辑

杨珂:久闻金华大名,但一直没有来过,所以万分期待本次全国晚报总编“走进和美金东”之行。在我的印象里,地处浙江的金华是一座改革开放氛围十分浓厚的城市,经济发展处于前列,尤其是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金华率先将本地的新动能培育起来,较好地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是我们山东的对标对象。

朱帆羊城晚报要闻部副主任

朱帆:我祖籍是义乌,记忆中的义乌还是一个到处都是小商品市场的地方,城市街道比较杂乱,但已经离开家乡20多年,相信现在一定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华的话,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双龙洞、侍王府、*宾虹公园,玩的地方有历史底蕴,建设得也不错。夏天的时候沿着江边跑步,挺惬意。个人感觉金华气质比较悠闲,大家普遍比较安逸,过过小日子很宜居。

杨志勇嘉报集团副总编辑、南湖晚报执行总编辑

杨志勇:金华在我看来是一座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城市,诞生了*宾虹、艾青等许多名人。之前我来过金华,但是没有机会好好逛过,这次听说首站就会前往金东区参观艾青的故居,欣赏千年传承的婺州窑基地,我认为这将会是一个深度了解金华历史文化的窗口,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品味到传统的古婺文化,同时也更全面地学习浙中崛起的建设经验。

蔡学萍温州晚报记者

蔡学萍:之前多次和家人来金华旅游过,大学的室友也是金华人,所以和金华还算是挺有缘的,金华有名的酥饼、梅干菜这些都品尝过。但这次总编行和以往不一样,我应该会带着思考和观察的目光,更深入地去探究学习金华的建设发展。这次去的几个点我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金东区的垃圾分类样板村以及城中村改造。因为现在温州的城中村改造也正值热潮,如何拆迁安置,让民众满意,相信这次一定可以学习到一些金东经验。

裘正义新民晚报副总编

裘正义:我母亲曾在金华工作,是金华四中的一名教师,小时候我也会常回金华,工作之后回来的机会反而不多了。听说金华发展非常快,这次总编行来到金华,主要想看看故乡变化。另外,我们长三角一带,尤其是上海与浙江地域相连、文化相通,这是一次很好的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机会。面对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面对挑战,眼下媒体在深度融合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借助这次总编行机会,我们可以开展共同交流,共同学习,走出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徐晓民辽沈晚报社长、总编辑

徐晓民:这是我第一次来金华,在印象里,这应该是一个有着优美江南水乡风景、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不然就不会在古往今来这么多文人作家的作品里留下身影。

金东区的江东镇古婺窑火陶瓷、艾青故居等等,这些我都想去,我还想好好感受下曹宅镇的樱花海民宿。辽宁也有民宿,在盘锦市,这里的全域旅游带动了民宿的发展,甚至让农村一座原本20万元的房子涨到七八十万,我觉得,你们肯定有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想找找差别、找找共性。

吴剑飞扬子晚报副总编辑

吴剑飞:金华的大名早就有耳闻,比如在超市里买东西,就常常遇到来自金华的商品,所以这次总编行,我想认真看一看金华。看一看金华晚报,浙江的报业非常发达,金华晚报在晚报业界内也小有名气,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报业面临转型面临融合发展,金华的做法是怎样的?我也想来了解下。

在当下,传统能源由于不可再生,对环境也有很大的污染,已经逐步显现发展制约。城市里的“绿牌车”开始越来越多,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借这个走进项目车间的机会,我还想亲眼见证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方方面面,了解下金华的探索成果。

罗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川南中心副总编辑

罗暄:金华这座城市可太出名了,我是四川自贡人,从小就知道金华,对它有种别样的情愫。因为自贡是“千年盐都”,产井盐,金华火腿很出名,听说现在是用海盐腌制的。儿时父亲出差带回金华火腿的经历、两座城市不同的“咸味”,让我打小就对金华有一种亲切感、熟悉感。

咸味是一种境界,自贡人常说,“吃得咸,看得淡”,这个“淡”就是在对比中诞生的一种客观态度。所以,内陆城市和浙中内陆城市在文化、经济、生活态度等上有哪些异同,两地之间可以怎样相互碰撞相互借鉴,通过这次总编行“亲密接触”,并亲身探索,可说是圆了我的一个念想。

范为民三秦都市报社会新闻部主任

范为民:我是第一次来金华,年的时候听说过这座城市,缘于一位来自金华的同事。来之前我了解了下,根据最新的中国城市排名表,嘉兴、金华都已是二线城市,面积不大,经济体量却不小,这让我对金华产生了一种好奇。我们三秦都市报是西北地区的第一张省级晚报,曾叫三秦晚报,现已覆盖全省、辐射全国。去年,我们拿了一个中国新闻奖,很不容易,后来发现,金华日报传媒集团已7年荣获8个中国新闻奖,令人咋舌。这也说明,经济的发达带来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垃圾分类、民宿经济、新能源汽车项目……这次金东区涉及的每个行程安排我都很感兴趣,最近我们也在做有关垃圾分类的跟踪报道,借此机会,正好好好学习下相关经验。

*艳春重庆晚报都市新闻部副主任

*艳春:对金华最深的印象肯定是大名鼎鼎的“金华火腿”,还有著名音乐家施光南先生。施光南是金华人,却是在重庆出生的,7岁之后回到了金华上学。为了纪念他,重庆南岸区建有施光南大剧院、施光南广场等标志性建筑,希望这次来金华,能够沿着施光南的足迹追溯他的音乐理念和成长经历,弘扬光南精神。

来源:金华晚报

记者:倪国栋何思涵

编辑:三石

推荐阅读

好消息!金义中央大道真的来了,今后金华到义乌只要20分钟

离职10年,金华一市民突然收到天价固话欠费单,还是真的…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爆料、吐槽、分享,请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和美金东,崛起浙中,挺好全国晚报总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