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历史上孕育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南朝梁代禅宗著名尊宿傅大士,以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一批名人志士。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成为改革开放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年1月,省委省*府下发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
根据行程安排,总编们来到刚被评为浙江省农村引领型社区的义乌城西街道七一村和何斯路村,探寻乡村振兴的义乌经验;到陈望道故居,一品真理和信仰的味道;到义乌市场,感受商业文化和氛围。总编们通过笔墨和镜头展现义乌之美,让全国的读者了解这个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
中国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
望道精神薪火相传,弦歌不断
08:38
上午8点25分,总编们踏上前往义乌的行程。今天上午,将走进义乌城西街道的七一村、何斯路村,走进陈望道故居,感受乡村振兴中的义乌经验,身体力行,寻访“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味道。”
下午,将前往义乌小商品城,探索发掘其经久不息、走向世界的秘诀。
出发前,总编们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今天的金华晚报,版面上、客户端上、国家级网络传媒平台等中,有关昨日的“总编行金东印象”,依然令人回味绵长。
但是下一站,义乌,我们来了!全国晚报总编们对义乌之行充满期待,他们中,基本都听过义乌的大名,知道这座城市的闯劲,以及担当、诚信等品质。亲眼看见的义乌,亲手触摸到的义乌,会与总编们碰撞出怎样的思想感悟火花,跟随我们一起随团的直播脚步,同到义乌去。
09:11
上午9点,大巴行经望道互通,引起总编浓厚兴趣。这是全省首个以人名命名的高速出口,其位于杭金衢高速义乌收费站和上溪收费站之间,下高速后可直接通往陈望道故居。
“行路望道,方能致远”此中深意,令人心领神会。
09:21
短短40分钟不到,从热土金东到传奇义乌,仿佛发足即至。速度,是给总编们最初的印象。
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古树婆娑,翠竹涌滚,美舍俨然,水天如镜。这时,云雾缭绕,鸟语花香,凉爽宜人,游客不绝。
总编们来到义乌城西街道,一路上,条条康庄大道连接村头巷尾,幢幢楼宇错落有致,个个美丽乡村星罗棋布,干净齐整又姿态万千。频频发出感叹关键词:富裕、美丽、活力、如诗如画。
在这,有着蝶变的乡村振兴故事。
09:26
这个村,与*的生日同名。
自然,红色的力量一直引领着七一村的发展。在*建示范村创建中,七一村突出特色,在创新乡村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村*委针对外来人口大量增加的实际,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设立外来建设者支部、青年突击手支部等,发挥本村*员和外来*员作用,促进外来建设者和本地村民深度融合、和谐共处。
09:39
“鸡毛换糖”的故事,河北燕赵晚报策划部主任靳凌霄说,小的时候,我们老家农村也有。没想到义乌的鸡毛换糖,换出了个新天地,真的是上演了一个无中生有的奇迹。
09:51
走进七一村,总编们的义乌之行从探索生态园开始。这里由“*建博览园”、“农业生态观光园”和“文创园”三部分组成。
总编们了解到,“*建博览园”集中展示了七一村*委的发展历程、先进经验以及创新做法,为游客了解七一村、学习*的相关知识,*员重温*史提供平台。
当得知“文创园”引入了竹编大师何福礼和陶艺大师余晓球两位国家级艺术家作品后,总编们竖起大拇指。
燕赵晚报策划室主任靳凌霄:七一村的一个游乐设施主题就是“义新欧班列”,从中可以看出义乌人的发达和胸襟,小小一个农村,不仅*建工作做的实,还蕴藏着一个世界的眼光,义乌能走出群山,走向世界绝对不是偶然。这里的每一处都有它的独特,每一处都能带给人以惊喜。以*建为抓手,先行做好做实做出特色,带动产业兴旺,同时让人们尽享自然,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美丽财富。
“农业生态观光园”占地亩,主营现代观光农业,包括湿地生态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花卉观赏区、服务接待区四个功能区块,七一村集中力量将其打造成为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观光农业的转型升级的示范性观光园。
10:00
“义乌站”出发!总编们坐上“小火车”,前往“马德里”。事实上,七一村就位于“义新欧”班列的始发点,总编们体验了一回义乌发展速度,体验了一回“义新欧”之旅。
占地亩集科研生产、生态休闲、游览观光于一体的七一村农业生态园,不仅种植的番茄、西瓜、*瓜都是畅销农产品,农业生态园也成了引客进村、引项目进村、引人才进村的聚宝盆。这里面,凝聚着七一村人的智慧和心血。
10:35
途径“义新欧”班列线路,总编们用手机记录。
10:52
眼前这座古木参天、芳草鲜美的小村里阡陌交通,与世隔绝,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何斯路村布局如北斗七星,里面有历史悠久的明朝古宅,风景秀丽的卧牛山岗,碧波荡漾的水库,庄严的何家祠堂,钩云钓月的农家餐馆……道旁白墙之上,一幅幅水墨画深深浅浅地描绘着这里的千年风雨。
11:12
何斯路村83岁村民何樟根是义务讲解员,老人家中气十足,信心满满,有山有水的味道美丽山村配合接地气的讲解,深深吸引了总编们,让大伙连连喜笑颜开,心里乐开了花儿,举起手机拍摄。
许昌晨报新媒体总监艾胜利:何斯路村,一座幸福的村庄,一座富裕的森林。以往这里的环境是“穷山恶水”,但现在在村干部的有力带头和村民的紧密团结配合下,成了“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1:17
这是长堰水库上游的一个山区村,传说中自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年)建乌伤县之后,这里就有人群居住。。何斯路村通过开发乡村特色民宿及薰衣草主题观光公园,举办乡村生态旅游文化节等形式,走上自我振兴之路,一举变成东方的“普罗旺斯”。年,村集体资产超过1亿元,村集体收入万元,人均收入元。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国家级最美乡村试点村”等,每年接待游客及考察学习团队30多万人次。
11:40
收获太多了,大巴即将启动,不少总编记者依然恋恋不舍,拍照留念,想在何斯路村留下记忆。总编记者们也纷纷找老人合影,感谢他精彩的引导,对此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返程车上,总编们结合乡村振兴,讨论起民宿经济的始末,感慨这里虽藏在深山,但联结广远。乡村慢生活中也有着时代的新鲜气息、时尚味道。
“真想沉下来,三个小时,一天待在这里,看看村民是怎么生活的,听听鸡是怎么叫的。”一位总编说。
11:49
上午11点30分,总编们来到距离何斯路村约5分钟车程的分水塘村。这里周围山峦重叠,邻着浦江县。因这里的水流分别流入义乌和浦江,故称分水塘,这也是陈望道故居所在。
分水塘村虽只有一条山道南北可出,但西通浦江、诸暨,东达金华、兰溪,自古以来就是通衢大道。
如今村里仍流传一首诗:高高一池塘,滢滢三千方;西流泽义乌,东灌润浦江。庭院深深,情义切切。
年1月18日,给中国的命运带来直接影响的人物--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共产*创始人之一的陈望道就诞生在这个村子里。
11:56
村民讲解员一首分水塘之歌,唱响了向全国总编记者们的欢迎曲,在浓郁和乐的氛围中,在红糖香气中,采访团寻访真理味道、信仰力量的脚步愈发轻快,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座村里有怎样的传奇故事,有怎样的发展神奇。
12:04
陈望道故居大门上方悬挂汪道涵题写的“陈望道故居”匾额。故居坐北朝南,呈“凹”字形布局,建筑面积平方米,置有正室五间,前设弄堂,左右厢房各二间。西厢房西面有柴房一间,年,陈望道在其中首译了《共产*宣言》中译本,为中国革命“盗取”了“天火”,照亮了革命者的道路。弄堂东西两头辟边门。建筑前面为一小花园,用鹅卵石铺路,四面围墙,南面辟单间屋宇式院门。故居内用大量的珍贵图片,图文并茂展示了陈望道光辉的一生,同时也是让人们了解红色传承的绝好教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川南中心副总监罗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从施光南纪念馆到陈望道纪念馆,我感觉到金华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的美好品质精神,在义乌,“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味道”就是最强烈浓郁的表现。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难能可贵的是对这种精神力量的凝聚和弘扬,最后成为撬动一方百姓的文化力量、创造力量的重要支点。这种力量与“敢为人先”、诚信等品质深深根植义乌的发展历史中,提供着砥砺前行的动力。
12:10
在故居内,全国总编记者们重温了“真理的味道”,认真聆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年,陈望道从日本留学回来,因提倡思想解放,被当局以“非孝”、“废孔”和“共产”、“共妻”的罪名而遭查办时,回到家乡,并在这柴屋中首译了《共产*宣言》中译本。后来,柴屋焚于火中,而他翻译的经典著作,却为中国革命“盗取”了“天火”,照亮了革命者的道路。
年早春时节,陈望道回到故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老宅。简陋的柴屋里,只有一盏煤油灯、一块铺板、两条长凳。凭借着一本日文版、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宣言》,他夜以继日地翻译。曾将墨水误作红糖,吃下母亲送来的粽子。这则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故事名叫“真理的味道”,也在展厅中不断播放。
12:14
这间柴房里,诞生了《共产*宣言》译本,这里,可以说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
总编记者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衡阳晚报编辑部副主任张花:在前一站感觉到了义乌的美丽、魅力,在这一站,感觉到了义乌的文化自信和红色底蕴。在这里诞生的一本《共产*宣言》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而对分水塘村、义乌来说,又传承着这种“改变世界”的力量,敢为人先、拼搏进取,一步步走出发展优势,走出美好生活,走出金华,走向世界,并以一种强大包容力和亲和力,吸引着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人们的纷至沓来,和谐共处,此中有真理。
14:38
下午两点30分,总编们来到义乌“城市窗口”——义乌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了解义乌的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和规划远景,感受“中国奇迹·世界义乌”。
展示馆以“梦想”为展示主线,通过“人文之梦”、“兴商之梦”、“城市之梦”、“未来之梦”四大分项主题,解读义乌“城市创造史”、“兴商建市路”、“现代宜居城”以及“未来世界梦”的城市发展圆梦之旅。
14:42
在城市展馆二楼,总编们凭栏观赏了视频展示+模型演示的义乌城市宣传。
俯瞰大地,霓虹闪烁,展示了一座奇迹之城的崛起宏图。
“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不少总编们念叨着这句话,行走在展馆里,记录、思索。
15:05
义乌最著名的创造在哪里?
毫无疑问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总编们的脚步,愈发急切,近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连绵近10公里,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批发市场簇群组成。
15:20
质量、信用。走进小商品城,这庄重而又有着沉甸甸分量的两个词,率先进入总编们的眼帘,引发了大家的称赞和思考。
“如果不重视质量和诚信就走不远,义乌小商品城长盛不衰的秘诀应该就在于此。”温州晚报主任记者蔡学萍说。听说全部走遍商贸城起码要花一年的时间,规模之大,令人咋舌。作为长年做经济新闻的记者,她表示,将借此机会好好触摸义乌,感受义乌的诚信。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川南中心副总监罗暄:从七一、何斯路,再来此寻访陈望道故居,再到义乌小商品城,这些点位虽然相距甚远,但却又是紧密相联的。自然生态和谐、红色阵地牢固、干事热情高涨,是我在义乌的深刻感受,这里有红色传承,以*建为主线,凝聚力量,乘风破浪。这里有历史人文传承,老树新花,愈加繁盛。
15:30
小商品琳琅满目、往来行人肤色各异,看似店铺,更像是一个个“工作室”,一个个充满特色的文化、创意、时尚展示窗口。
整个商贸城一期,干净整洁的走廊内给人一种时光打磨过的历史感,虽稍许陈旧,但光线四溢,产品新颖,投射出历久弥新的生机。
走着走着,总编们就能看到心仪的商品,不由得走进去好好观赏一番。“挑花了眼”“都不知道怎么选啦”总编们感叹道。
三秦都市报范为民:非常震撼,一直都同说小商品城很大,百闻不如一见。置身其中才知道远超想象。当我听说这里一天更新两万多种饰品,更感觉不可思议,太厉害了。从这个小小数字,就看出义乌的繁荣发达,以及它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半个小时收获很多,但还是可惜时间太短,不然跟商户交流、跟外商交流,深入再挖掘下。
16:23
乘坐约莫10分钟大巴后,下午四点十八分,总编们来到义乌商品城五区中国进口商品城。
来源:金华晚报报道组
记者:倪国栋*鸣张枝昶
编辑:三石
推荐阅读
全国晚报总编向金东深情告白,哪里是他们心中的网红?
太羡慕!全国多位总编大咖集中围观金东,想留下来做金华人…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爆料、吐槽、分享,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