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今天,一代传奇离世
TUhjnbcbe - 2020/11/28 2:58:00
年9月7日,最后一位全程亲历东京大审判者、17位中国代表之一、上海海事大学教授高文彬先生,于今日凌晨三点十分医院去世,享年99岁。

高文彬是上海市人,年12月出生,法学家、翻译家、历史学者,上海民盟盟员。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年5月至年8月期间,高文彬参加东京审判,先后任国际检察局翻译、中国检察官办事处秘书职务。

视频来源:新民晚报“上海时刻”

回顾这位老人的一生传奇,

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东吴大学的骄子,以己所学报效祖国

高文彬的好友记得,老人时常激动地说,现在不少年轻人都不清楚,当年日本*国主义*府到底犯下了多少罪行。尤其是东京审判那段历史,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让一代代年轻人知道并了解那段历史,非常的有必要。高老很愿意向年轻人追忆和“还原”当年的经历,在他看来,每一次的回忆和讲述,都是对那段历史的一次反思和纪念。年12月,高文彬出生于上海,从小读书那会儿就和英语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学习成绩一般,但英语较好”。年,淞沪会战打响,高文彬一家居住的虹口唐山路元吉里被日*炮火炸毁,全家开始在租界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年,他从东吴附中毕业,以优异成绩直升东吴大学法学院。日寇铁蹄下,学校几经搬迁,高文彬和同学们上课时要途经常德路一个日本兵营,这群热血青年为拒绝向日*鞠躬,宁可绕路走。当时,高文彬就下定决心,以自己所学、所长报效祖国。大学四年,高文彬忘我地投入学习,掌握了较高的外语能力和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年,高文彬顺利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势单力薄却不辱使命

年11月,远东国际*事法庭国际检察局正式组建,向哲濬任中国检察官。东京审判适用英美法程序,同时,法庭的官方语言使用英文和日文,因此,需要继续增派相关专业人员。当时的东吴大学是国内唯一一所教授英美法课程的学校,于是,高文彬的老师、上海著名律师刘世芳,把满怀热情且英文极好的高文彬推荐给向哲濬。经过测试,高文彬等5位翻译被录用。他们于年5月15日在上海江湾机场乘坐美国*用运输机飞往日本东京。年5月至9月期间,高文彬担任国际检察局中国检察官办公室翻译。翻译工作结束后,他因表现出色,被向哲濬留下任秘书之职。就这样,高文彬继续参加中国检察组的工作,直至年8月全部工作结束。担任中国检察官秘书时,高文彬的主要工作是翻译、核对庭审记录,负责国际检察局和中国检察组的联络和往来文件处理等。法庭上全部使用英语,摆在高文彬面前最急迫的任务是大量的翻译工作和整理文档,他都通宵达旦完成了各项工作。高文彬在远东国际*事法庭门口的木牌前东京审判历时天,因其案情庞大、复杂及证人、证据之多,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开庭时间最长、留下档案文献最为浩瀚的一场审判。在中方代表的审判环节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一个接着一个。经过艰苦卓绝的起诉、举证、辩论、审讯和量刑,17位中国代表最后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说服了末代皇帝溥仪出庭作证。在东京审判上,中国代表势单力薄,那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博弈。据高文彬回忆,当时中国代表团仅派出了17人,参加法庭审判的中方人员自始至终没有超过10人。当时前苏联代表团有70多人,美国代表团人数过百。而日本28名甲级战犯的辩护律师竟多达人……高文彬回忆,日本当时竟狡辩称,中国和日本之间没有战争,因为日本从来没有向中国宣战。他一直记得,向哲浚检察官,当年站在法庭上大义凛然、淡定从容地辩驳反击对方谬论的情景。根据东京审判适用的英美法程序,对于任何疑犯均无罪推定,必须由检察方提出充分证据,由法官认定后进行定罪量刑。由于日本在投降前及投降后的一段时间有组织地销毁了大量证据,而当时的中国*府当局对东京审判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未能系统搜集证据和证人,对于证据收集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国检察组肩上。中国检察组的每一个人都会抽出时间去查找能够对审判有帮助的证据材料。

揪出“百人斩”元凶

△年,高文彬老人讲述参与东京审判的经历。高文彬就是在翻看档案材料时,发现了一份让人震惊的材料。他在年12月《东京日日新闻》(今《每日新闻》)中发现了标题为《百人斩超记录》的报道,文中写到,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两少尉在从上海进攻南京途中,约定以先杀满个中国人者为胜,因一人斩了个,一人人,决定重新开始人竞争,报道配图就是南京大屠杀中臭名昭著的“百人斩杀人竞赛”实照。“想到自己的同胞像牲口一样被屠戮时,我的心都碎了。”高文彬说,“作为中国人,唯一的想法就是将他们处决。”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团合影根据这一发现,中国检察团队很快搜集到了《东京日日新闻》《大阪日日新闻》《大阪朝日新闻》等多家报纸的大量同题报道。这种惨绝人寰的杀戮,被当时的日本*府当作一种荣誉大肆宣扬。《东京日日新闻》更对其进行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一代传奇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