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女子网购手机被骗6万8连骗子都急了别再
TUhjnbcbe - 2020/11/19 9:32:00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只需元

除了可以得到相应的产品

还能额外获赠一部高价手机

听着着实让人心动

但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

实则是个骗局

2月1日,平阳警方接到陈女士报警,称其遭遇诈骗。

  据陈女士所述,日前,她在社交软件上结识了一名叫“北斗”的“男子”。聊天中,“北斗”告诉陈女士,他代理的产品经常会有优惠活动,只要购买元的套餐便可得到一部高价手机,手机也可以折现,折现价格是元。

陈女士看着“北斗”朋友圈展示的豪车、美食、旅游照片,以及产品信息和“北斗”与“客户”的聊天截图,截图内容均是“北斗”为“客户”折现情况,陈女士开始相信这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而后,“北斗”给陈女士发来消息,称有活动,询问陈女士是否参加。

陈女士对“北斗”口中的“活动”深信不疑,当即答应参与并给“北斗”转去元,“北斗”收走“货款”后,以陈女士不是高级用户不能参加活动为由诱骗陈女士多次购买产品,陈女士按照“北斗”的要求多次购买产品,总计2元。随后,“北斗”称陈女士已有参加活动资格,稍后就会为陈女士寄出“货物”。几天过去了,陈女士始终未收到“货物”。陈女士联系“北斗”,却发现对方已将其拉黑。

到报警后,民警立即对此案展开调查。根据调查走访、研判分析,民警成功锁定两名嫌疑人系广东人蓝某、胥某。调查发现,两人注册多个社交账号,并将社交账号的头像改为帅气的男性照片,而朋友圈的豪车,美食、旅游的照片均为网络图片,与“客户”的聊天记录也是二人自行伪造。为了增加客户量,提高诈骗成功率,两人在贴吧等社交软件上留下自己的社交账号及相关“活动”信息。短短三个月,两人诈骗所得20余万元。

2月25日,在掌握两名犯罪嫌疑人具体落脚点后,平阳警方远赴广东,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蓝某、胥某。

经审讯,蓝某、胥某对于自己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目前,蓝某、胥某两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平阳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新闻+

女子5千元网购手机被骗6万8!

连骗子都急了:别再转了

去年四月,江苏常州女子小李(化名)网购手机时陷入骗局,骗子以押金、凭证费、发票费、退款费等各种理由,一次次骗了她共计6.8万元。

最后骗子“良心发现”,求她不要再转账了。这时,小李才意识到自己遇到网络诈骗,赶紧报了警。

可是,当小李从派出所回去后,却再次陷入网络贷款诈骗陷阱,被骗8万元。

本想5千元网购手机,不料陷入骗局

小李今年20岁,是一名酒店服务员,每月收入大概三四千元。前不久,她在QQ上收到同学信息,说只要加一个QQ号,就可以免费看电影,于是小李便加了QQ号。

之后,她看到对方还卖手机,而且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当时,小李正打算买一部iPhoneX,店里要1万元,而对方只要5千多元。小李没有多想,就通过支付宝向对方转了元作为押金。接着,对方又要元凭证费、元发票费,小李也毫不犹豫地把钱打给了对方。

部分聊天资料

然而几天过去了,对方一直不发货,小李要求退款。对方要求小李打元“系统秒退费”后才能办理退款,小李爽快答应,把钱转给了对方。之后,对方给了小李一个“客服”QQ号码。小李加了以后,“客服”又以各种名义让小李汇款,小李糊里糊涂地转给了对方5笔款项,共计元。

部分聊天资料

当时,本来5千多元的手机,小李已经花了++++=(元)

对方“良心发现”:不要再转了

6万多元都花出去了,小李仍然不见手机,便不断催促“客服”。而此时,对方似乎“良心发现”,要小李别再转账了。直到这时,小李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于是报了警。

在听完小李被骗经过后,民警都被小李的“天真”折服了。据小李说,她被骗走的6万多元,大部分是用信用卡透支的。

连续被骗,再次陷入网贷骗局

然而,距离小李报案不过6天,民警却再次接到了小李的报警。她说她又遇到了诈骗,这回被骗了8万元。

原来,小李从派出所回去后,想着自己信用卡上欠了好几万元,便想通过申请贷款,先把信用卡上的借款还了。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李居然是在网上搜索的贷款,结果加了一个QQ号码后,对方以押金、手续费为名,骗走了小李8万多元。

网警发布八类60种通讯网络诈骗手段

请注意!!!

互联网在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所觊觎,其利用各类通讯网络诈骗伎俩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令人防不胜防。警方在加大破案打击力度的同时,悉心收集各类常见案例,对犯罪伎俩进行揭批并整理成册,希望对大家的防骗、识骗能力提升有所裨益。

一、仿冒身份欺诈:

通过冒充伪装成领导、亲友、机构单位等身份进行欺诈。

1.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分子获知上级机关、监管部门单位领导的姓名、办公电话等有关资料,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活动。

2.冒充亲友诈骗: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3.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打入企业内部通信群,了解老总及员工之间信息交流情况,通过一系列伪装,再冒充公司老总向员工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4.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冒充教育、民*、残联等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指令其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

5.冒充公检法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6.伪造身份诈骗: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7.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8.“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二、购物类欺诈:

通过以各种虚假优惠信息、客服退款、虚假网店实施欺诈。

9.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10.退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11.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12.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事主与其联系,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13.解除分期付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14.收藏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收藏协会,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15.快递签收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签收但看不清信息,需事主提供。随后送“货”上门,事主签收后,再打电话称其已签收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将找麻烦。

三、活动类欺诈:

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子网购手机被骗6万8连骗子都急了别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