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两种:一是独立的中外合办大学,二是公办大学内的中外合办专业,独立的中外合办大学目前一共有九所,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港中深第二梯队: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深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三梯队:温州肯恩大学、北师浸会联合国际学院、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高校大约有多所,有顶尖、院校,也有独立学院或民办高校。
上海纽约大学一、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
一个事物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益处,选择中外合作的益处显而易见,有以下几种:1.分数低,录取分数比普通专业的要低很多,有的高校甚至有30-50分的分差,也就是以较低的分数可以上更高层次的高校和专业。2.专业设置较好
一般来说,中外合作办学,所设置的一般都是合作双方最有优势的专业。而且开设时,也会考虑当下的热点,如计算机、人工智能、电子科技等做为重点。3、全英文教学或双语教学只要能顺利完成四年学业,相信英语能力一定非常不错。而从历年来这类毕业的学生去向看,多数前往海外继续深造,可见四年下来,语言关过得相对会容易一些,毕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英语没有提高,是很难想象的,有一段国外生活的经历,对于丰富孩子的阅历,增长见识,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都是有好处的。
港中深4、双学位
双学位是中外合作办学最显著的优点,一般是新生一进学校,就获得双学籍,只要按规定修完全部学分,顺利毕业,就可以获得两个学位。一个是中国高校的学位证,另一个是合作的国外高校的学位证,两个学位证和原高校学校获得的学位一模一样,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在国内外都是认可的。
5、外国老师和原版教材
不可否认,国外的教育还是在很多方面领先中国的,在中外合作办学里,可以切身感受到。同时,很多中国大学里的教材原本就翻译自国外,那么直接采用原版教材和外方教师,更能保证原汁原味。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缺点
首先是高昂的学费,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担得起的,一般的层次越高的高校学费越高,高到每年10万,少则也要2万以上,这只是在国内上学的费用,如果选择3+1或2+2的教学模式,在国外上一年或两年的话,国外的学费大约每年要20万以上。当然可以优先选择4+0学制或者允许灵活选择的学制,这样可以避免过高的负担。
另一个缺点就是对国内读研会有影响且不说一些合办的大学,可能就取消了思政课程,就算一些专业还有相关的教学,在专业课程上,也许中外有别,所学的内容,可能与国内主流课程有些差距,未来在考国内大学的研究生上,略有困难。但考研英语会占很多优势的。
其实很多就读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更多是往外走,往外读研,其实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特别是那种3+1学制的,相当于有一年就提前在外适应了。同时一些外方学校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所以,如果你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那就继续让孩子往外走吧!
三、中外合作适合哪些学生报考呢?
首先家庭经济基础要好,毕竟为了孩子的发展,弄得倾家荡产也是没有必要的;其次就是有出国打算的学生,如果不想出国发展,也不想在外资企业工作,那报考中外合办大学意义不大。
1.对于分数超过一本线30分以上的孩子,这个分数段的孩子如果进入一流高校还是有难度的,如果选择中外合作,就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或者进入一本大学最优势最有认可度的专业,即是花钱也是划算的。
2.对于高分段考生,能进入、高校,不建议选择中外合作,因为分数高就意味着适合国内教育的模式,完全可以先进入国内高等学府,接受中国教育的熏陶,到研究生阶段在考虑出国留学也不迟。
3.对于低分段考生也不建议选择中外合作,现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甚至可以说有点泛滥,大家还是要擦亮眼睛,认清具体项目的实质,切莫花了钱,还掉了坑!最好的情况是排名好的中方大学,加上排名更好的外方大学,这种是最理想的。一些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他的外方实力就非常不错,那样,依托于大学的基础设施,这样的专业,显然会非常不错,质量让人放心。而一些普通学校,很难吸引到更高水平的外方大学进行合作,同时对于教学质量方面的把控无法做到严格,所以对低分段考生个人建议还是不去中外合作专业为好。
最后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不管是报考中外合办大学还是公办大学的中外合办专业都需要比较高的高考英语分数。满分的情况下,通常要求或者以上,甚至有的高校要求。而且还要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口语考试。
四、未来的发展前景
去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中外交流和出国留学受阻,一些独立学校架构的中外合作办学遇到寒流,甚至出现断档现象,但随着疫苗的问世和全世界的普及,疫情总会过去,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也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介于国内就读和本科留学的一个过渡方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是国人低成本接触国外名校的好途径,国际交流越来越多,未来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这代表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前景光明。
我是琪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