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而高校思政工作者是这一灵魂工程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本栏目的每篇案例都来自温州高校思政工作的生动实践,他们从一线思政工作者的视角,带领我们一窥当下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工作现状,去领略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成长成才,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
温州网讯翻开董治国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补丁”,这些“补丁”是他为开班会做的课件,详细地记录着每次班会课的主题、重点内容。“班会课也是课,我必须认真地备课。”董老师说。董老师最喜欢利用班会课走近学生,走近他们的生活,也走进他们的心里。
董治国是温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老师,从教近30年,他一直担任着班主任的角色,他一个学期会开不下十次的班会课。
学生们更愿意喊他一声“爸”
王洪威两年前毕业于温州理工学院,目前服役于北京某空军部队。说起大学生活,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董治国老师。
大一的时候,王洪威几乎挂了所有英语课程,平均绩点只有1.2分左右,而毕业的绩点要求是1.5分。大二专业分流后,他来到董治国老师所带的班级。他发现,董老师特别喜欢开班会和做班级活动。“他总是让我们牢记班级是一个集体,班级的同学都是兄弟姐妹。他让我们彼此之间要互相帮助。”离开父母来温求学的王洪威内心有了微微的感动。
在王洪威眼里,董老师还特别喜欢下寝室,和学生们聊聊生活,也顺便监督提醒他们少玩游戏。“这时候的他像我们的家长。”很多同学都愿意喊董治国一声“爸”。而有时候,董老师又会来到教室里,把成绩稍落后的同学叫来教室,发卷子让大家做练习。“我们都在开玩笑,说董老师不是大学的班主任,是高三的班主任。”王洪威说。正是因为“董爸”的时刻督促,他没有掉队,而是重新树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毕业时,王洪威的绩点提高到了3.5分,毕业论文更是取得了优秀的好成绩。
他像长辈一样在意孩子的未来
董治国特别在意学生的未来规划、就业方向。在他的班会笔记本上就可以看出来:考英语四级了,他要开一次班会;期末考了,要开一次班会;需要做考研准备了,他也要开一次班会。他会给学生们详细讲解人才培养计划、就业方向、发展前景及策略,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学习与未来工作的关系,各门课程的特点及用处,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相关能力培养的兴趣,让学生对未来不再感到迷茫。
董治国会积极家访,时刻
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即便不是董治国专业课的学生,但只要是他班级的学生,董治国都会主动询问毕业论文进展情况,还会组织模拟答辩,让学生们提前熟悉流程。
在爸爸式班主任的带领下,近30年来,董治国所带的十几个班级平均就业率高达98%。
老教师期望站好最后一岗
作为班主任,他事无巨细,温暖又严格。而作为生产运营管理、项目管理等课程的任课老师,他想尽办法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在他的课堂上,总是能听到学生们欢快的笑声。这样的一位老师,获得过学校“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模范”“最受学生爱戴老师”“优秀班主任”等一系列的荣誉。
送走了王洪威这一拨学生,董治国离退休就只有两年的时间了,原本可以轻松一些上班,但面对单位工作的需求,他二话不说又接下了一个班,如今他又成为温理工级工商管理(专升本)二班学生们的“董爸”。
“只要还在老师这个岗位上,我就一定会尽心尽职带好每一个学生。”董治国说。
来源:温州商报
原标题:当了近30年的班主任,他不愿让任何一人掉队
温理工这位老师,学生都管他叫“董爸”
记者:章瑚通讯员刘晨钰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66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