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浙南产业集聚区人才短缺问题,浙南产业集聚区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昨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产教协同发展创新中心服务平台——浙南产教协同发展创新中心。
据悉,该中心将按照“紧靠行业,服务企业;产教协同,研创合一;开放包容,特色发展”的理念,主要打造产业学院(或企业学院)和“金海匠谷”两大平台。
围绕产业链建产业学院,依托大集团建企业学院,推行2+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及“QS-RTCP”等特色课程体系,预计年培育多名人才,涵盖汽车、旅游、航空、信息等领域,将以1:4的比例满足开发区企业高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应用技术研发、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需求,进一步深化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
汽车学院(长江分院)、汽车学院(裕泰分院)、智能电气学院(美森分院)、智能电气学院(天时分院)、旅游航空学院(翔宇分院)当天授牌成立。“产业学院的建设,让专业设置的模式更加贴近于服务企业。以往我们是按照学科来设置专业,现在将以企业需求来进行专业改革。”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处张小冰向记者介绍,以旅游航空学院为例,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将在现有酒店管理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现有专业改造和申请航空相关的新专业。
作为文化交流平台的“金海匠谷”建在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将引入百家名企,定期举办“产教协同、发展创新论坛”、“金海匠谷”校企文化沙龙、“金海匠谷,东方论剑”技能大赛、“东方企业名师”课堂、“东方技能大师”服务企业活动、“新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学术报告,通过名企、名师、名讲堂形成职教文化品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和合尚善,自强不息”精神特质的“金蓝领”职业人才和现代产业工人。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地合作、产教协同创新方面达成广泛共识,双方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政校企三方深度合作,设定出了浙南产教协同发展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目标:一是专业对接产业,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精准服务;二是要将金海匠谷打造成为人才聚集盆,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技能人才输出基地;三是以浙南产教协同发展创新中心为载体,发挥科技中介服务功能,形成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现设人文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信息传媒与自动化学院、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五个专业性实体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基础部)、创业学院等二级教学单位,共开设26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人。另外,还建有温州民政管理学院、温州供应链学院(供应链研究院)、瓯窑学院、韩国语学堂等产学研及文化发展特色机构。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98%,三分之一专业的就业率达到%。(光明融媒记者陆健通讯员马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