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4/7 22:30:0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磊图/主办方提供9月17-18日,由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加拿大约克大学、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回顾与前瞻:新世纪加拿大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暨南大学、约克大学和温州大学三校合作开展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工作坊”的系列活动之一。加拿大华文文学作家张翎、陈河、曾晓文以及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的5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话、交流,探索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新路径。华文文学发展的历史机遇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主任蒋述卓、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程国赋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蒋述卓教授肯定了新世纪以来加拿大华文文学蓬勃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提出要重视加拿大华文文学多元文化视野等重要特征。程国赋教授、孙良好教授在致辞中都介绍了所在学校、学科发展建设的情况,强调对华侨华人文化的研究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与接受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次会议的议题分为“跨国越界:华人流动及其书写”、“新世纪加拿大华文文学创作研究”、“新世纪加拿大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三个方面。澳门大学的朱寿桐教授在发言中阐发了中华文化的“超限体验”与华文文学发展的历史机遇问题,探讨展现中华文化自信的可行路径。在朱寿桐看来,处身于海外的华人能够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清晰地触摸中华文化的边界,对于中华文化的体验可以在“超限”的状态下实行,“因而在创作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展开并完成中华文化的聚焦问题,这就是华文文学创作常常更能够体现中华文化自信的主要原因和可行路径。”约克大学的徐学清教授、休伦学院的吴华教授依托史料,评析温哥华的华文报纸《大汉公报》的兴衰历史及其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特征,探究影响华文媒体运行的诸种因素。新世纪以来加华文学研究现状及趋向与会代表从“全球化与海外华人文学的发展”“数字时代华文文学研究之理论语境的变迁”“文化根性与世界性:新世纪加拿大华文文学的多重意义建构”“海外华文文学与重写中国新文学史”“新世纪以来加华文学研究现状及趋向”“百年北美移民文学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加拿大华文文学研究的理论意识与学术观念变革等问题。对新世纪以来加拿大华文文学的创作成绩的评析,与会代表重点讨论了张翎、陈河、薛忆沩、曾晓文、陈浩泉、赵廉等作家的创作历程及写作个性,对张翎、陈河等温州籍作家写作中的温州元素与国际视野,加拿大华文文学中的非虚构写作现象,移民经验与现实书写、历史记忆等问题的复杂交错的关系进行了丰富而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研究者也重点讨论了白求恩精神及其形象在中外历史语境中的变迁问题,从文学书写观照文化传播与接受中的差异性,为当下的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刘艳教授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海外华文写作里面,海外华文作家有一个重要的书写表现就是:双重经验和跨域书写里异域生活的书写在减少,有关中国想象——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想象,或者说是一种“中国叙事”的小说叙事方法在增加和提升。中国叙事、中国想象有着两个层面的打开维度,即“历史想象”与“现实想象”两个维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助理教授吕燕表示,二十世纪早期的加拿大华人移民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