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
TUhjnbcbe - 2025/1/6 22:29:00

3月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温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5场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一群特殊的新闻发布人,他们是默默奉献、团结奋斗,为战胜疫情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工作人员的代表。

他们分别是温州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医院院感科科长陈身贤,温州医院南白象院区(医院)感染科临床一线护士王阿静,鹿城区松台街道菱藕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翁冠敏,鹿城区融媒体中心编辑部副主任黄宇慧,以及温州征远军创青年突击队队长张存闹。一起来听他们分享的一线战“疫”故事。

“一个也不能掉队”

陈身贤

首批援鄂医疗队温州领队、医院院感科科长

我是温州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领队,医院院感科科长陈身贤,也是一名火线入党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年春节之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扑面而来,严重威胁着全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武汉人民更是面临着重大病毒感染的风险,当地的疫情情况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时间就是生命!最快的速度遴选优秀骨干,最短的时间集结最迅速的出征,浙江大地的医务工作者吹响了驰援武汉的“集结号”。

正月初一,温州第一批援汉医疗队逆行武汉,截至今日,我和我的团队已经奋斗了39天,目前我们所在的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接医院(普爱院区)18楼、19楼、20楼三个隔离病区,共张床位。温州医疗队由6名医师、12名护士、1名感控人员组成,分别分配在这三个隔离病区。至今共收治患者人,其中重症、危重患者人,累计出院人。

温州医疗队接管后,队员们均第一时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我们团队里的6位医师分别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感染科、ICU。比如卢明芹主任这次是19楼隔离病区的科主任,医院(普爱院区)后,他快速掌握科室的管理工作,整理制定相对科学的工作流程,带领大家克服各种困难。为了抢救病人,经常不分昼夜、废寝忘食,把一个个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抢回来。大家的专业与敬业深得患者及家属好评。

陈身贤在隔离病区(左一)

12名护士大多来自呼吸与危重学科、ICU。温附一的郑秀云护士长、温附二的胡丹红护士、温州医院的胡珍珍护士长,她们把温州的优质护理经验带入隔离病房。隔离病房里最苦最累的就是护理人员,她们“全副武装”在病房里要整整呆四小时,付出了远超以往工作的体能和护理工作范畴的体力。除了护理日常工作外,还要负责病人的吃喝拉撒。四小时下来,衣服全都湿透了,虽然看不清她们的容貌,但护目镜背后那一双双天使般的眼睛格外有神。

而我在团队里,除了是温州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领队,同时还是一名感控人员,到达武汉后,我的第一项工作医院查看现场、规划方案。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反复叮嘱队友们,做好防护工作,每一个人从手套怎么戴到口罩怎么取,所有细节都严格要求,确保“人人过关”。所以,“零感染,打胜仗”是温州医疗队的口号,也是我们院感人的职责。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尽自己所能,把这支队伍完完整整、平平安安地带回温州,“一个也不能掉队”。

“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白衣战士”

王阿静

医院南白象院区(医院)感染科临床一线护士

我是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也是隔离病房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委员。

1月17日,温州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也是浙江第一例)核酸检测为阳性,我们护理部马上启动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方案,迅速组建应急梯队,抽调感染科12名护士组成首批护理先锋队,进入负压病房工作,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医院领导安排,2月1日,医院第一批进入隔离休整的医护人员,但是我提出再上一次一线。为这事我母亲还和我生气,她说,“我好不容易熬到你安全出来,你现在又要进去,一点也不为家人着想。”因此,好几天都没有理我。但是,我想告诉母亲:“妈妈,我做的是一件非常伟大的工作,我想尽己所能守护所有人的健康。”

作为感染科的一份子,抗击疫情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对病毒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没有一位医护人员有畏难情绪,大家经过紧急专业培训,就安静地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进入隔离区,那一刻,陆续走进病房的同事们像极了即将上战场的勇士。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护士都是90后,面对抗击疫情的千钧重任,大家不娇气、肯吃苦。

前路虽弥,白衣逆行。在疫情面前,大家没有丝毫犹豫。我的同事肿瘤科护土吴艳琴的母亲患有尿毒症,但在关键时刻,她还是选择把妈妈托付他人照顾,自己奔赴“疫”线。进入隔离病房后,吴艳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在2月1日,郑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她说“关键时刻,身边的党员们不是往后退,而是争先‘我是党员,让我上!’”

医院感染科的医师潘宁和护土邱伟霞,两人因工作结缘,相恋已经五年了。2月2日日子特殊寓意美好,原本打算当日领证,但因为两人都选择上一线,就只能把婚姻大事暂放一边。不仅如此,因为坚守在不同岗位,他们只在元宵节当天,医院隔离病房见了一面。

像这些医护人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但对我们来说又都再平常不过。抽血、给药、输液、搀扶上厕所、换衣服……护士们每天除了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完成各种治疗、安抚患者外,还要照顾好患者的生活起居,有时累得透不过气,有时连正常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喊过一句累,没有一个人退缩过。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为了节省防护服,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少喝水、不喝水,进入隔离区就拼命多干一些。“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白衣战士!”这话,确实是我们一线普通医务人员真实的心声。

前期疫情紧张时,随着新冠肺炎患者的不断增多,我院从原有的1个病区扩充为4个,床位增至张。全院共有上千名人员主动请缨参加应急梯队,先后有名医护人员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医院,既是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主战场,也是温州市收治新冠肺医院。在这场抗击疫情的“考试”中,医院创造了多个“第一”。在这份高分成绩单的背后,也融汇了我们的护理团队的辛勤付出和智慧。

“不畏凶险,只为传递最真实的声音”

黄宇慧

鹿城区融媒体中心编辑部副主任

疫情让这个春天注定不同寻常。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新闻记者是另一群坚守一线的人,我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战“疫”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战线第一时间发出动员令,迅速集结,冲在一线、坚守舆论阵地,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回应群众关切。全景全程报道一线疫情防控进展,用最真实的镜头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用最朴实的语言引导社会舆论,用最尽责的担当诠释了新时代媒体人的初心使命。作为基层媒体人,我觉得特别自豪和光荣。在此次战“疫”中,我主动向领导请战,投入到抗击疫情一线采访报道,医院、社区、还有企业,去采访一线最鲜活新闻。2月21日,我在采访回来路上,因过度通气综合征而晕倒,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法就是回家好好休息。我的事情经报道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怀和关心,在此真挚地向大家道一声谢谢!

其实,我不是个例。这段日子里,全市新闻媒体人都是勇敢的“逆行者”,甘做群众的“眼睛”和“传声筒”。像我的同仁们:温州日报记者庄越走进市疾控中心,以视频和文字呈现消杀组抗击疫情的战场;瑞安融媒中医院隔离病房,与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面对面进行3小时的采访拍摄;温州晚报记者周蓓蓓探营温州版“火神山”医院,向市民传递温州战“疫”的“建设速度”和信心决心……不畏凶险的逆行,只为向你传递最真实的声音。

抗疫的日子里,虽然充满了辛苦甚至是危险,但我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比起医护人员,我们不是最辛苦最危险的,我们能做好的就是把疫情最真实的情况报道出来,让市民了解一线人员的付出。接下来,我要用我的笔和相机,更深入、广泛地挖掘报道一线“两战”故事,争取多出精品佳作。

“居民像家人一样,特别亲切”

翁冠敏

鹿城区松台街道菱藕社区党委书记、

居委会主任

我是松台街道菱藕社区书记、主任翁冠敏,是一位80后的海归书记,今年是我参加社区基层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当初我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社区工作中的,能帮助到广大社区居民,让我感到很开心,所以后来我就留在了社区工作。

我所在的菱藕社区位于松台街道水心住宅区东南首,大多是建于80年代的典型老旧小区,居民总户数户,总人口人,在册党员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两成。菱藕社区划分为7个小网格,由菱藕小区、丰泰小区、南隔岸小区和中梁首湖景园等4个片区组成,在疫情防控指令下达后,我们第一时间利用广播、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今天,发布会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