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常熟到上海的乡道,有多公里。为节省几十块的车费,高德康经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取货送货。
那时的高德康想不到,自己会在三十年后成为波司登品牌的创始人;也不会预测到,日后会和一个叫“阿米巴”的经营模式扯上关系。
阿米巴是一种变形虫,可以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阿米巴模式,是日本商圣稻盛和夫发明的管理模式和哲学,主张量化分权、全员参与经营和保持经营灵活性。
波司登自年多元化布局失败后,就进入了“水逆期”,增长不再,利润下滑。年初,进退失据的高德康,引入了一个叫柏明顿的管理咨询公司,将阿米巴经营模式导入运营。
此后两年,波司登业绩突然爆发性增长,并创造了营收破百亿的历史纪录。
柏明顿公司乐开了花,欣喜若狂地展开了一轮狂轰滥炸式的宣导:
正因为我们,波司登才有了今天,你说我们厉害不厉害。
另一边,风平浪静。直到今天,波司登官方在如何利用阿米巴模式上,一直语焉不详。高德康接受采访,高谈阔论,说看人喜欢职业化看“三围”,却没提过任何一句阿米巴。他确实公开赞扬过一个
可惜名字不叫柏明顿。
柏明顿的灵魂人物和董事长叫——
胡八一。
当网络小说《鬼吹灯》的男主角走入现实的商业世界,同样实现了大满贯的人生。小说里的胡八一,凭着一本阴阳风水秘籍行走盗墓江湖;现实中的胡八一扛着阿米巴的招牌,号称专业能把想赚大钱的公司送上火箭。
胡老师自创了一个不一样的阿米巴。稻盛式阿米巴崇尚转变人文精神,胡氏阿米巴则注重——通过复活和刺激经济人性,来提升经营水平。
胡老师说,我们的阿米巴首先树立员工的共同愿景,然后出台系列的考核机制、晋升机制、报酬机制等等,最后通过制度来统一员工的价值观——
而不是唯心主义地灌输一些空洞的理念。
和教人直接伸手够钱相比,通过改变思想和内在获得人生增益,实在太矫情了。
放眼望去,这里甚至连每一棵树木都蒸腾着汗液和欲望。沙滩、香车和美女,嫌弃着其他任何一条人生实现路线。人们的价值观空前一致地在金钱上获得了统一。
胡老师很接地气。
在胡老师的个人简介里,最近荣获的奖项是“年中国阿米巴经营特聘专家”。遗憾的是,鹰觅君搜遍了全网,都没有找到这个奖项的出处和并列获奖的人员。
稻盛和夫先生肯定不知道,在他用毕生精力打造世界强的时候,还在海对岸养活着一批“导师”和“教父”。
(二)
年,柏明顿又挺进了一家公司——中梁地产(现在的中梁控股)。
从此,地产行业冒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猛兽级“巨鳄”。
在年的时候,中梁仅布局了三座城市,销售规模不过才亿,同年老大万科是亿,恒大刚破了0亿。和这些龙头比起来,中梁只是个蜷缩于浙江一隅的末流角色。
然而,到了三年后的年,中梁的触角居然已伸向了座城市,销售还跨越了千亿门槛,达到亿,挤入了TOP20,赫然排在中国金茂、远洋集团等一些老牌房企之前,并难以置信地喊出了“年冲刺亿销售额,进入上市公司TOP15”的口号。
要知道,从多亿冲上千亿关口,恒大用了六年,万科用了四年,即便是“绝地重生专业户”老孙,也是跌跌撞撞地,花了六年时间才把融创拖进千亿房企俱乐部。
刚刚发布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梁继续保持增长,合约销售额为.73亿元,同比增加约26.8%。
看到中梁的巨大变化,人们全都竖起了大拇指:
贾玲果然一个月就转型成了林志玲。
在胡氏阿米巴模式下,中梁将全国各个区域分成若干独立核算单位,实行“事业合伙”、“费用包干”、“成就共享”、“项目跟投”和“专项激励”等多层级激励体系,集团收取20%的净利润作为管理运营费。
中梁独创了地产行业的高周转加盟模式。在操作上,中梁选择的的模式,3个月进场施工,6个月开盘,8个月现金要回正。
中梁的扩张史,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业界“传奇”。年,他们平均五天拿一块地;年,一度平均三天拿一块地;年,直接冲刺IPO。
那两年,全地产圈的人都观摩了一部大片,名字叫:
《三年目睹地产之怪现状》。
年,很多常州人看到了一则中梁楼盘广告,画面上两名白衣小女孩躺在绿色草坪上亲密交谈,而左侧的文案则以醒目字体写道:
“女儿的闺蜜是局长千金”。
广告一出街,就遭到舆论爆锤——
媚权、媚富、媚俗。
人性本来就是矛盾的。说金钱是罪恶的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在泡,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最肤浅粗鄙的表达,就是把混沌的人性撕裂开一道口子,让人们直击自己的不堪。
这只是中梁三年狂野奔腾史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
年8月,中梁徐州项目施工平台滑塌,造成5死1伤。经追查发现,项目方为取得12栋楼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竟然假冒工程施工进度,搭了一个临时楼房平台,后来在拆除过程中发生了垮塌。更惊人的是,项目员工还用电脑PS方法,伪造公章和公文,向房管局申请勘验取得预售许可证。
用假房子和假公文骗取预售许可,这也可以?
这两年,针对中梁房屋质量问题,全国各地的维权活动此起彼伏,公司口碑跌到了历史谷底。要论国内“烂房子”代言人,中梁左右跑不掉。
有中梁前员工向鹰觅君爆料,大房企大多爱护羽毛,要考虑产品和公司形象,建安成本大都维持在3—0元左右;中梁的区域公司全都独立核算,考虑更多的是收割一把就走人,多赚是自己的,建安成本只控制在0—元的水平。
地产人都知道,造房子的钢筋减少1毫米,水泥标准下降一个档次,缩小一下窗户尺寸,都能为公司节约大量的成本。
一位在中梁干过半年的员工对鹰觅君说,中梁是他经历过的最不注重产品的公司。在他曾经供职的区域公司,研发搞不清当地政策,户型设计不到位,直接导致概念方案与报批户型面积差20平方米;赠送面积零零碎碎,最后却都变成了客户真金白银购买的产权面积。
有员工在互联网论坛上掏心窝:
在中梁做营销千万别谈良心,谈良心你会发现你对客户有负罪感。
这三年,中梁团队扩张极快,组织架构和管理难于跟上,它的内部贪腐问题要比其他房企厉害得多。针对此现象,中梁直接请来了原公检法人员任职高管,据说将不少人送进了班房。
这招够狠。虽说房企营销系统腐败很普遍,但直接把人往监狱送的公司还是少数。
中梁也号称在向标杆企业学习,但据说是毫无底限地窃取其他企业资料,然后照搬照用。
有前员工痛心疾首地告诫应届毕业生们:
在这里不是学不到东西,学的东西都是跑偏的,不正规的,拿出去会被鄙视的。
在中梁,最神奇的是人力资源部门,权力大到一手遮天,想让谁走谁必须走,并且还拿不到补偿或是很少的补偿。
因为经常拖欠猎头费,中梁是难得的几家上了猎头黑名单的公司。
钱财最忠实的奴隶,决不会对上帝忠诚。
为达目的,别人拼实力,中梁直接拼底线。
中梁是业内公认的缺乏文化底蕴的公司。领导的口头禅是:
“只要不怕死,就往死里干。”
“要么交业绩,要么交尸体。”
中梁拒绝美女员工。红颜祸水这件事,在这里得到高度认同。后来,准备拥抱中梁的女同胞都踌躇了起来:
进中梁=丑女?
中梁的发迹史,就像一个好端端的人,突然疯癫了起来。
巴菲特说,没人愿意慢慢变富。
在地产的下半场,金融资源越来越稀缺,只有那些上规模的企业才有资格分一杯羹。对于地方性的小房企来说,如果不选择做大规模,未来只能面对一条路——收缩直至消亡。
错过了最佳扩张期的中梁,选择背水一战,走上的却是一条野路子。
总会有那么一群人或企业,鄙视对价值观、文化和操守的追求,他们只相信手段、手腕和计谋。我们祈祷,但愿他们会一直顺利下去。
(三)
这似乎是一家一直靠“运气”行走江湖的公司。
年,中梁所在地的温州,以“眼镜大王”胡福林跑路为起点,拉开了企业倒闭、楼市崩盘和老板群跑的大幕。那时,当地一名商人抹着眼泪说:
现在温州企业家的生命是以小时算。
中梁在期间竟然毫发无损。
在危机爆发之前,中梁一个叫外滩首府的项目,一日就大卖了亿,这不啻于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实际情况是,在那次危机中,当地同行们的损失也都不太大。
温州人喜欢抱团。现下,地产商们流行的联合开发拿地模式,在温州乃至浙江一带,很早就是通行的做法了——少则两三家、多则四五家绑在一起,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还有其他手段。危机肆虐时,一位中梁营销总说:
温州平均降价10%,便可获得50%的刚需成交量。
很多温州地产商拿地较早,降价跑量让他们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温州楼市崩盘虽然声势浩大,但真正破产的地产公司没几家。当时,温州具有资质的房地产企业一共家,在形势最严峻的年,浙江整个全省,也就一共才受理了10家房地产公司的破产案件。
当地一个小开发商说:
混着混着,我就躲过了那场危机。
中梁得以保全,看上去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更与胆识、战略风马牛不相及。
最近这一轮,中梁才算是真的撞大运了。
年,中梁启动阿米巴模式,一上来就围攻三四线城市。当时,主流房企的选择是做强一二线。最后,中梁竟也大获全胜。年以来的棚改红利,大规模挪空了三四线的库存。
大趋势之下,泥沙俱下,让个体的能力退居到了次要的地位。
歪歪扭扭地高速增长,也可以。
然而,时代正在翻篇。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将会一直维持在一种平稳的水平上。
走到这一步,郁亮的小手都快拍红了:
预期稳定,这是一个好时代。
对中梁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到来。
地产下半场,比拼的是房企的产品力、管理和文化,这些个个戳中中梁的软肋。最大的槽点,还是它的净负债率“自由落地运动”。
年,中梁的净负债率还高达%,但到了冲刺IPO的年,竟然神奇般地下降到了58%。这又是一个——
上市演技派?
对此,中梁的解释原话是:物业销售产生现金大幅增加,减少了对外部借款的依赖,以及保留盈利的增长。
有了解内幕的前员工向鹰觅君爆料说,中梁一直在借高利贷。
OMG,在民间借贷兴旺发达的温州,如果中梁真的参与其间,未来隐含的变数和风险则不可预计。对此,鹰觅君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