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继圆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县(市、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后,市政府新闻办再次推出“壮丽70年重点民生部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12月17日10时,温州电力局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平台上举行“为温州提供坚强能源保障”主题新闻发布会。
温州电力局局长李靖、副局长王谊、副局长谢宾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时光流转
初心不变
温州电力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
迎来新中国70华诞
温州普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从年李湄川发起
创办温州普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至今,
温州办电已经有年的历史。
60年代初建设的千伏平阳变电所
温州电力经历了
从年至年的蹒跚起步,
到年至年的电力创业维艰,
再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路高歌。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
温州电力的发展历程,
所经历的每一步都与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
同呼吸、同命运。
历代电力职工始终秉承
“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
振兴民族经济,勇担建设重任。
今日温州,
从城市到农村,
从海岛到山乡,
电站星罗棋布,
铁塔巍峨耸立,
银线横空飞架,
电缆穿越海峡。
温州电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70年
强网强企、推动发展
温州电力发展起始于年,
创建初期,举步维艰。
直到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
温州电力工业走上了不平凡的历程。
70年的温州电网,
天翻地覆,
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说明
???
以上这些跃动的数字,
在70年的浩瀚长空中,
标注能源发展巨变的历史坐标。
正是电力所产生的强大动力,
让工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让农业嫁接了现代的引擎,
让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70年
不忘初心、改善民生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用电荒,
市区仅实行分段输送日夜用电,
到年温州电网并入华东电网,
结束了长期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
电力迎峰“烤验”。苏巧将摄
再到年的村村通电、
年的户户通电、
年浙江最后一个“孤网”镇
也已并入大电网;
从饱受频繁停电之苦,
到城市客户年均停电时间不到2个小时,
老百姓已经几乎
感受不到无电的苦楚;
从抗击台风“桑美”重建苍南电网,
到迎战台风“利奇马”
72小时内快速恢复灾区送电……
只要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
就是温州电力工作的重点。
灾后重建,电力先行。杨冰杰摄
历经70年,温州电业一步步冲破
电网发展的禁锢、农村用电的限制,
让全社会都不再为用电而发愁。
此外,不但要让老百姓用上电,
还要用上更加实惠的电。
年,温州拉开农村电网改造、
农电管理体制改革、
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帷幕,
投资改造农村电网。
年,农村居民生活照明
先后实行与城市同价,
从0.8-1.1元/度统一调整为0.53元/度,
近20年过去,
居民电费仅上涨8厘,
工商业电价下降,
例如低压一般工商业电价
则是从0.8元/度降至0.元/度。
70年
优化服务、赢得口碑
从几十年前落后的服务观念,
到如今的“你用电,我用心”;
从为一次用电报装
跑上几趟供电营业厅,
到手机操作,
等待电力员工上门办电;
从当初居民家中装表通电要1个月,
到如今2天、
甚至报装当天就能用上电;
从家中常备蜡烛应对停电,
到已经很难记起
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停电……
电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给居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战高温。杨冰杰摄
除了城市居民的用电量飞速发展,
农村居民的用电量也有了质的飞跃。
近十年来,
温州电力累计投资
亿元对配电网进行提升改造,
着力解决城市和农村配电网
基础薄弱的问题,
配电网结构更加完善,
专变布点越来越多,
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
和旅游业有了发展的动力,
给社会注入了昂扬向上的动力。
面对企业,电力服务
由刻板式服务转变为定制化服务,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上门,
办电时限越来越短、材料越减越少,
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小微园,
从转供电难题到模块化供电,
再到综合能源服务,
小微企业有了更加个性化的
用电环境。
努力优化营商环境,
让百姓与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70年
深化变革、创业创新
变革让温州电力走在前列。
从传统老式手动停送电操作,
到远程遥控操作瞬间恢复送电;
从人工攀登高山铁塔巡视
到一架小小的无人机便可飞跃千里;
年冬,温州公司运用无人机辅助开展冰雪天气输电线路特殊巡视。
从国内唯一一个电力线路检修机器人
在温州进行第一次实战,
到完成全国首例
塔上千伏输电线路带电水冲洗作业;
年,全国首例千伏线路带电水冲洗。
从凡是检修作业就要停电,
到创新多种方式的带电作业避免停电;
从互联网交费的尝试探索,
到一部手机、一个网页
就可以实现“一网通办”。
年,温州供电公司借助大数据,推出“一证通办”服务。
如今,泛在电力物联网
更是打开了智能化服务的新大门,
在小微园试点建设智慧型服务平台,
将掀起电力服务的又一场革命。
电网服务的很多领域
都在逐步进入“无人区”,
奔跑在科技创新的路上,
电网走向智能化之路。
通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
开放应用5G等社会新技术,
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建
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
为社会提供更加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能源服务。
70年
科学布局、绿色发展
追寻能源转变的步伐,
电力正让环境与发展深度融合。
如今,清洁能源
悄悄改变着温州的能源格局。
从布局于海边的风力发电,
到如今风、光伏、水、生物质
多种清洁能源发电。
截至目前,
温州市光伏项目已达1.2万余个,
装机容量升至54万千瓦,
发电量累计达到9.8亿千瓦时。
行走温州,绿色出行,
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年11月,在温州低碳示范村,电力员工检查绿色停车场的充电桩运行情况。徐昱摄
国网电动汽车充换电站
覆盖境内高速服务站、城市社区,
初步建成市域互联互通充电服务网络,
累计建成快充站63座、
快充桩台,
仅年充电次数34.9万次,
充电量万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0.6万吨。
如果把目光投向雁荡山、楠溪江,
可以感受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在它的背后,是电动公交、电动竹筏
全覆盖的“全电景区”。
而在全国唯一的
贝藻类生态自然保护区南麂岛,
也已升级为标志性的
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智能岛屿……
海缆在南麂岛“上岸”。黄周虎摄
通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
优化能源结构,
在能源生产侧实施清洁替代,
在能源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
打赢蓝天保卫战。
在电力持续发展的进程中,
近年来温州电力突出打造了五项亮点工作:
一是全力优化供电营商环境
面对全市多万人口
多万电力用户这一庞大服务对象
贯彻“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不断通过“创新”
提高人民群众用电体验的获得感。
全新智能供电营业厅。
实施省力、省时、省钱、省心“四省”服务,
提升供电营商环境,
助力温州“两区”建设。
二是全力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紧密衔接“国际时尚智城”建设发展需求,
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攻坚与投入
高速推进南麂岛联网工程,
实现浙江最后一个电力“孤网”镇
接入大陆主网。
浙江温州南麂岛离网型微网示范工程投入正式运行。
此项工程还创下多个“最”——
敷设国内最长无接头35千伏光电复合海底电缆,
运用世界上可承载海缆量最重的海缆施工船,
温州地区变电站最快建设速度新纪录等。
全面开展一流配电网建设,
完成市区及各县配电网网架三年提升方案,
新建及改造配网线路千米,
新增配变台。
围绕精致打造“两线三片”亮丽城市名片,
协同落实市区架空线路“上改下”三年行动计划
以及市区29条道路综合整治,
完成市域铁路S1线等市政重点项目
涉及的42回高压线路迁改任务,
实现城市核心区架空线路电缆化公里。
三是全力实施能源绿色发展
围绕浙江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
和温州“五美”新温州建设,
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电力需求,
推动能源发展转型。
温州洞头第一座电动汽车充电站
大力推进电能替代,
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升级。
下发《电能替代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打造机场廊桥、港口岸电、产业集聚区
电能替代示范工程,
年以来完成电能替代项目个,
实现替代电量39.4亿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万吨。
积极配合政府光伏小康工程建设,
引导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有序发展,
服务保障分布式电源发电项目个。
加快温州绿色交通建设,
累计建成快充站63座、
快充桩台,
实现主要高速服务区
和各县市区快充站全覆盖,
保障电动汽车出行无忧。
完成雁荡山、楠溪江等
14个“全电景区”建设,
积极打造南麂“全电岛屿”。
四是全力助推实体经济振兴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
抓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努力做好温州经济转型的助推器。
年1月29日,国网瑞安市供电公司到嘉利特荏原泵业公司开展用电服务。金淑君摄
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工作部署,
加大电力助企帮扶减负,
助推企业降本增效。
释放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
工商业电价在去年下调10%的基础上,
今年再下调10%,
减少企业电费支出14.54亿元。
完善两部制电价
和用户基本电价执行方式。
国网泰顺县供电公司员工为织带作坊排查安全隐患。周嘉明摄
年温州市参与
普通直接交易用户户,
完成直接交易电量56.39亿千瓦时,
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71亿元。
围绕小微企业园建设,
主动驻园入企,
提供“一站式”电力服务。
国网泰顺县供电公司员工为“纳百川”控股有限公司排查安全隐患。
创新推出小微企业园用电
报装模块化供电方案,
实现按需定制、灵活计量、直供到户,
解决了小微企业用电难题,
累计完成多个用电项目,
提供业务咨询、技术服务余次。
五是全力保障安全可靠供电
把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放在首位,
构建完善电网运行风险管控机制,
从设备质量、电网结构、安全管理
和队伍素质等方面,
源头上提高预防和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
完成电网老旧设备改造1.08亿元,
排查治理各类隐患项。
把不停电、少停电作为最优服务,
实现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用电
更可靠、更放心。
温州电力红船党员服务队为当地慈善组织红日亭义务整修电力线路。胡缤幻摄
大力推行“一停多修、集中检修”,
严格落实17点以前完成送电的便民举措;
创新检修保障模式,坚持“能带不停”,
实施不停电作业项,
减少停电时户数56.59万个,
开展不停电检修作业供电可靠率大幅上升,
全口径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
减少三个多小时,
同比减少50.3%。
推广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运用,
预判故障,开展主动抢修,
有效提升供电保障能力。
做好重要关键时刻的保供电工作,
赢得了政府满意和信赖。
电力员工在高温时节,为变电所更换避雷器。孙鸣摄
今年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
国际工业能源互联网大会、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
重大活动保供电任务40余项。
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应急能力提升,
干部员工在抗台抢险、
重大活动保供电过程中,
展现温电铁军责任担当形象。
年8月7日,电力工人开展空中走线,空中行走如履平地。郑剑佩摄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年3月13日,油菜花田上空,千伏电力线路检修。黄周虎摄
温州电力局将不负重托、牢记使命,
扎根温州、立足电网,
为全市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
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打造坚实“铁三角”而不懈奋斗!
来源:温州发布
资料:温州电力局
制图:陈姣姣
编辑/版式:吴翼然周弧
大家都在看
?
?
?
?
?
?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
原标题:《70年电力变迁,温州人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