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今年6月台湾香蕉价格低迷时,台湾“农委会”喊出会把香蕉外销中东吨,但根据6月份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台湾卖到中东的香蕉仅23吨。
对此,负责开拓台湾农产品海外市场的台农发发言人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台湾香蕉不行,岛内香蕉“多到满出来”,却没有足够的符合外销质量规格的香蕉。
联合新闻网图
刚从中东迪拜回来的台农发发言人张皓钧表示,当初曾签约外销香蕉吨香蕉到阿联酋迪拜,6月份确实外销香蕉23吨(两个集装箱),但后来却没有继续再出货,主要是因为7月初台湾南部连续下大雨,加上高温,香蕉长得很快,加上部分香蕉园受损严重,已经没有达到外销质量的香蕉可以出货。
张皓钧表示,台湾符合外销质量规格的香蕉本身就没那么多,仅全部通过药检就难度不小。他认为,台湾岛内的香蕉生产必须要能跟得上,要有外销专区,才能与外销订单配合。
张皓钧表示,台湾岛内香蕉“多到满出来”,但却没有足够的符合外销质量规格的香蕉。7-8月台湾存在台风的威胁风险,希望客户能够理解,给台农发机会,到秋天气候相对稳定时再出货,希望在10月前可以把香蕉全部出货。
他还质疑,台湾的农产品外销究竟是台农发负责还是“农委会”负责?当台农发在前线开拓岛外市场时,台湾当局又做了哪些基本的外销配套与改革?他认为,所有的资源、责任、主管机关还是在“农委会”,在面对产销失衡的时候,当局“不要用作秀的方式来改变问题”。
张皓钧直言,以火龙果为例,台湾当局每年补助这么多经费,喊外销,喊加工,台湾岛内哪里有这些生产加工的设备?实际上台湾岛内就是没有这些采收火龙果后处理、包装等设备。台湾当局应该有长远的农产品外销规划与执行,台农发只是其中的一环,也不是成立一个台农发就结束了。
“台农发”全称“台湾国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12月由台湾“农委会”辅导成立,主要职责为农产品进出口、技术输出及海外投资与资材外销,拓展台湾农业海外市场,提升农民收益,促进农业发展。
卖到迪拜温州超市仍然可能亏本
即使成功卖到迪拜的“合格”香蕉,可能也并不赚钱。
据中时电子报年11月报道,此前台湾香蕉“价崩”,每公斤最低仅7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5元),台农发当时以每公斤16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54元)的价格收购后,以每公斤48.4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0.7元)的价格在当地温州超市销售,基本与当地其他货源香蕉价格持平。
迪拜温州超市台湾香蕉(中时电子报图)
当时有台湾网友质疑,这些香蕉海运费用就接近16元新台币,再刨去加上清关费用、贸易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基本上要赔本。
台农发当时回应称,温州超市是迪拜非常有名的超市,在迪拜工作的约40万华人几乎都要到温州超市购物,上架竞争非常激烈,这次台湾香蕉卖到迪拜、打入温州超市,已经动用了外贸协会、当地代表处和台商的各种关系,十分不易。
台农发表示,平心而论,台农商做这样的生意确实亏钱,但当时运往迪拜的香蕉经16天海上运输依然没有发霉迹象,验证了台湾远距保鲜技术。
日本不要了,迪拜市场杯水车薪
不过,吨也好,23吨也好,对于台湾岛内去年就开始滞销,堆积如山的香蕉来说,都是杯水车薪。
据国际果蔬网6月9日报道,台湾全年香蕉产量20万吨左右,但去年全年外销香蕉仅吨。
台湾曾占日本香蕉市场份额近9成,但如今已被菲律宾产香蕉打到1%都不剩。
抢占日本市场的菲律宾产香蕉(ej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