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10点,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平台上举行“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高水平打造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温州医疗事业发展历程,并答记者提问。
全市平均期望寿命达81岁
会上通报,全市平均期望寿命(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这个年龄)从年的36岁增至年的81.19岁;孕产妇死亡率从50年代的/10万下降到年2.88/10万;婴儿死亡率从50年代.50‰下降到年2.16‰,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建国初期,医疗卫生事业艰难起步,全市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只有72家,医院9家,卫生技术人员只有人,病床只有张。70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家,其中医疗机构家,卫健系统人员总数人,床位数张。
除了在“量”方面的大增,在“质”方面表现抢眼:医院稳居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眼科)全国第一方阵;全市已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9个,8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学科前30名;全市有44医院开展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名医馆、教授工作站等16个。
医院高峰排队平均时间2.42分钟,医院排队平均时间2.46分钟。全市门诊和病房智慧结算率分别达到72.32%、69.17%,位居全省前列。
3项民生实事项目超额完成
会上通报,年民生实事项目“为7万名适龄儿童实施免费窝沟封闭”、“改造提升中心村卫生计生室(站)个”、“新增规范化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处”,3项已超额完成。
根据此前的调查,我市5岁儿童患龋齿率76.4%,12岁儿童患龋齿率34.5%。截至11月,全市已完成学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例,超额完成今年7万例任务,完成率达.4%,覆盖率、封闭率、完好率等均已达标,无一不良反应,实现零投诉。
目前,全市已改造提升个乡村卫生计生室(站),部分“样板点”配备心电图机、耳鼻镜、简易呼吸器等至少23种诊疗设备,有效提升“20分钟医疗服务圈”保障水平,为群众就近就医提供了便利。
目前,全市公共场所和用工单位已建母婴设施处,配置率达到97.08%;地点遍布公园、市域铁路站点、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医疗机构、大型商场等。在鹿城区白鹭洲公园、世贸中心商场建成两个规范化母婴设施样板点。接下来,还要排摸需求、挖掘资源,既要把“建好”的“管好”,也要把“空缺”的“补齐”,切实提高母婴设施的覆盖率、知晓率、使用率。
鼓励民营医疗与养老、旅游等融合
年9月,温州成为全国唯一社会资本办医联系点,目前我医院38家、医院50家、医院7家、中西医结合8家,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为代表的医院,成为具有代表性的领头企业。
医院更加合规发展,我市全面推行双随机监督检查机制,近三年,全市共对民营医疗机构监管立案查处件,实施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网上公示。
接下来,市卫健委将鼓励民营医疗与养老融合,支持民营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建立健全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促进医疗与旅游融合,发展健康旅游产业,以高端医疗、中医药服务、康复疗养、休闲养生为核心,培育健康旅游消费市场。
(温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