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资进与退_深圳新闻_最全最迅速的深圳资讯—深圳新闻
经过近30年改革后,深圳国资所剩不多,并且建立了清晰的管理模式。但在当下新区建设的新时期,国资被赋予了筹资进行城市建设的重任,并因被注入大量土地资产而规模飞速膨胀。
在深圳特区建立以来的三十多年中,经历了诸多变迁,而随着每一次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都会形成国企群落独具特色的兴衰更替。
三层管理
在国资管理模式上,变成“国资委——三大国资经营公司——企业”的三层管理模式。
1987年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成立,在全国率先迈出了地方*府从“管国企”到“管国资”的第一步,并将计划经济时代由各级行*部门垂直管理的国企管理体制,转变为*企分开的独立经营模式。
到1990年代早期,深圳已初步建立国企出资人管理体制,并在1996年颁布《深圳经济特区国有资产管理条例》。
此时深圳的国企中,通过早期的贸易阶段完成资本积累的贸易型国企,和伴随城市基础建设而迅速崛起的建筑型企业,形成实力强大的两大企业集群,对原有的市投资管理公司形成了挑战。
基于这一现实格局,1994年国资委决定成立另外两家与投资管理公司平级的资产经营公司——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和商贸投资控股公司,从而形成了深圳市国资经营中“三国”格局。在国资管理模式上,也随之变成“国资委——三大国资经营公司——企业”的三层管理模式。
深圳的各个区也在其后进行了类似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