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府散文董红春四川登游华山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bdfyy/xwdt/
登游华山●董红春(四川)

小时候看过电影《智取华山》,我幼小的心灵对8位“智取华山”的勇士充满了敬仰之情,对华山充满了膜拜之心,总想有朝一日亲临华山,领略一番华山的雄伟英姿和美丽景色,聆听华山的传奇故事。

年10月6日14时,我与夫人同16位好友,自驾4辆小车,从大竹出发,向距公里远的华山之地——陕西省华阴市进发。

经过8、9个小时的行驶,晚上21时抵达华阴,品食小香虾,下榻汉庭酒店。

次日7时,天公作美,风和日丽,为我们登临华山倍增了信心。

在家听游览过华山的朋友讲,华山陡峭而气温低寒,到达山顶后,要穿*大衣。我们便穿上登山鞋,带着羽绒服或棉袄,向华山行进。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称。

华山南接秦岭,北瞰*渭,景域面积约平方千米,海拔.5米。华山还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

为观赏华山全景,我们备好饮水和水果及干粮,决定先从东线索道上北峰,赏完美景再从西线西峰索道返回。

北峰是观赏华山美景最佳之地,素有“赏华山标志美景必上北峰”之说。

北峰,又称云台峰,海拔米,是华山主峰之一。此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得名。

我们来到华山脚下的北峰东线索道入口,进行了健康码扫码,在餐馆中草草进食后,戴上口罩乘坐索道缆车向北峰进发。

在北峰索道入口,不仅看到了“中国登山协会华山登山攀岩比赛训练基地”的立碑,在西则还瞻仰了当年《智取华山》中的刘参谋原形刘吉尧及向导樵夫王银生等8位勇士不同姿势的红色石雕塑像,让我们肃然起敬,更激发了我们攀登华山的雄心壮志。

观赏红色石雕塑像,从导游口中获悉了《智取华山》的传奇故事。

年6月14日,西北*区陕西大荔*分区路东纵队侦察参谋刘吉尧,率杨建东、孟俊甫、路德才等6名侦察兵,在樵夫王银生的向导下,靠夜色掩护,披荆斩棘,翻山越岭,爬崖攀壁,跳涧越壑,出其不意,奇取云台峰守敌,进而降服韩子佩残部,解放了华山,书写了一笔“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的传奇战斗经历,留下了一曲千古绝唱。

战后,刘吉尧光荣出席了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特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智取华山也被拍成电影,广为传颂。

我们在索道缆车上向下俯瞰,仿佛腾云驾雾,在云霭氤氲的群山峡谷和茫茫云海中穿行,恰似置身天宫仙境之中。

下了索道缆车,沿着陡峭的山道窄路,紧拉路旁两边的铁链和护栏,一步一步地向着北峰峰顶攀爬。

一路上,游客们谈笑风生,相互照应,一个个尽管攀爬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当看到眼前的华山美景,一切劳累和困乏便烟消云散。年轻小伙还情不自禁地面向空旷的山谷“哦……吙!哦……吙!”地引亢高呼。

来自天南海北、四面八方的游客中男女老少皆有。小的5、6岁、老的7、80岁。他们手拄拐杖,搀老扶幼,相互照顾,走走停停、乐此不疲地向着最高最美的景点攀爬。

在注重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一边攀爬一边赏景。

倚栏俯瞰,近处,巍巍群山,悬崖绝壁,峡谷深幽,让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远处,山峦叠嶂,朝阳辉映,霞光万丈,彩云缭绕,一只只黑色大鹏和老鸹,在空中不停地迎着游客飞翔盘旋,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光临。

沿着北峰而行。一路上红色布条和长命锁挂满了路边护栏,刻着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题写的红色字体“华山论剑”的石碑伫立在观景台旁,供游客们欣赏观瞻、舞袍挥剑、摆姿拍照,留影纪念。

在观景平台,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从不同角度互拍个人或集体照,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纪念。

我们来到位于东西南三峰之间的苍龙岭,该岭是连接北峰到金锁关和南峰主峰的必经之道。岭上,一条一条刃形山脊在山谷中突起,掩映在树木之中,仿佛一条巨大的游龙,灰色的岩石裸露在外,侧面有黑色的竖直排列的纹理,恰似斧头劈过。

苍龙岭位于救苦台南、五云峰下。站在岭上,举目环视,其地势逶迤、苍黑悬龙、绝壑千仞,让人如履薄刃,胆战心惊。

著名的韩愈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就出于此岭,该处也因此留下了“韩退之投书处”的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该岭开始修建台阶,并于民国时期结束,共建了余级台阶。如今,为防止上下堵塞,保护游客安全,在苍龙岭东飞鱼岭又开凿了一条登山复道。

过了苍龙岭来到金锁关,仰首而望,金锁关的石拱门如城楼之门一般高大雄伟,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将华岳视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才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谣。

过了金锁关,我们便游赏中峰。

中峰又称玉女峰,海拔,8米,居东、西、南三峰中央,是华山主峰之一。

峰上溪水环绕,林荫蔽天,奇花异草,环境清幽。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儿弄玉与情郎萧史,吹笙品箫,声如凤鸣,乘龙跨凤于此修炼成仙而名玉女峰。在峰上,我们观赏了品箫台、玉女洗头盆、玉女石马、引凤亭、无根树等与吹箫引凤故事有关的景点,了解了许多与其相关而妙趣横生的传闻。

此峰诗文较多。唐杜甫在他的《望岳》诗中写下了“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的佳句;明顾咸正《登华山》诗中有“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等句。

游赏完苍龙岭、金锁关、玉女峰美景后,兴奋地向着东峰开拔。

东峰,又称朝阳峰,海拔.2米,是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东而得名。

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观日出的著名之地,人称朝阳台,东峰也因此得名朝阳峰。

朝阳台所在的峰头最高,台上的一面坡,山岗如削,高数十丈,上面仅凿了几个足窝,两边又无树枝藤蔓可攀援,登峰者只能爬在岗石上,脚手并用方能到达峰巅。为让游人安全到达,现已开辟、拓宽了几条登峰台阶路。

我们麻(壮)着胆子与胆大的游客们一道,将心紧紧悬在嗓子眼上,惊险刺激地在峡谷幽深、目不见底、山岗如削、高数十丈,让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的一面坡上手攀铁柱和铁链,脚踩石坡上的足窝,一步一步地往上挪动、攀爬,胆小的则从新拓宽的几条登峰台阶路爬行而上。

登上东峰顶,站在观景台上极目眺望,喷薄而出的艳阳,将远处的层层云海、座座山峰辉映得霞光闪耀。我们忙将美景抢摄于手机或相机之中。

为领略东峰“鹞子翻身”险景,我们攀爬着“鹞子翻身”后再走向下棋亭。

“鹞子翻身”是东峰中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其路凿于倒坎悬崖上,下视唯见寒索垂于凌空,不见路径。到此后,我们面壁挽索,紧屏呼吸,咬紧牙关,用脚尖探寻石窝,左右翻转身体,如似鹞子翻身一般地交替而下。为了游客安全,本世纪初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对鹞子翻身险道进行了全面整修,凿深脚窝、石阶,多处更换了铁索。

来到下棋亭,只见白石配绿树,亭中有一石桌,桌上有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与道士陈抟下棋时的残局,桌旁有四个石凳。

站立亭上四处俯瞰,只见巨桧乔松,浓荫蔽日,环境清幽,风自松林间穿行,松涛阵阵,如吟如咏,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有一种“上有青天不可探,下有深渊不见底”的感觉。

明书画家王履在《东峰记》中写道:高大的桧松荫蔽峰顶,树下石径清爽幽静,风穿林间,松涛涌动更添一段音乐般的韵致,其节律,此起彼伏,好像吹弹丝竹,敲击金石,多么美妙啊。在峰上我们才真正领略到了王履所描美景。

目睹东石楼峰侧崖壁上的天然石纹,像一巨型掌印,它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巨灵神开山导河的故事就源于此。

我们来到朝阳台北的杨公塔,站在塔上与西峰杨公塔遥遥相望。该塔为杨虎城将*所建,我们绕塔瞻仰了塔上杨虎城将*亲笔在东面题的“拓迹魏峨”、南面题的“高掌远蹠(跖)”、北面题的“万象森罗”、西面题的“众山之长”。此外,东峰还有青龙潭、甘露池、三芧洞、清虚洞、八景宫、太极东元门等。遗憾的是因时间关系,对于这些景点不能一一欣赏,便在东峰宾馆小憩后,途经“紫气台”“南天门”“金天宫”“松桧峰”向南峰进发。

南峰,海拔.5米,是华山最高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

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

环顾南峰四周,它的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如削,下临一断层深壑,同三公山、三凤山隔绝;它的东侧是松桧峰;西侧是落雁峰,落雁峰最高而居中,松桧峰居东,孝子峰居西,整个体形像一把圈椅,三个峰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明朝人袁宏道在他的《华山记》一书中记述南峰形象时说:“如人危坐而引双膝。”

赏完南峰奇景,天色已晚,为在19时关闭索道前赶乘西峰索道缆车返回,我们便匆匆赶往了西峰。

西峰,海拔米,是华山最秀丽而险峻的山峰。因峰顶翠云宫前的巨石状如莲花,故又叫莲花峰。电影《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出三圣母的场景就摄自于此地。

站在西峰翠云宫极目而望,晚霞已铺满山峰,其旁有一巨石,中间裂开,如被斧劈,名曰“斧劈石”,劈石上霞光辉映,旁边还树立一柄长把大斧。峰的西北面,直立如刀削,空绝万丈,人称舍身崖。华山西峰是在地垒的基础上发育成的陡峭山峰。

乘上西峰索道,穿过茫茫云海,在高空中起伏飞翔。当我们走出三楼一底、雄伟壮观的西峰太华索道出口,只见出口两旁站立着全副武装、威武雄壮的武警官兵,为每位上下游客保驾护航,心中的安全感、敬佩感油然而生,对华山的敬仰之情更加强烈。

历经十多个小时心惊胆战的翻山越岭、攀爬滚打,我们虽已疲惫不堪,但华山的名胜美景尽收眼底,又顿感惬意无比,累并快乐着,便将华山的秀丽景色牢记脑海、铭记心间,带回家乡,让它变成永恒的记忆。

点击标题同步阅读作者其他部分文章:●董红春(四川)

三姨●董红春(四川)

我的母亲●董红春(四川)

阳光女人“美丽中国”●董红春(四川)

重游天意谷(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董红春(笔名:金桥春哥),60后,四川大竹人,大竹诗词学会会员。爱好文学创作和新闻报道写作,其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曾在《中国工商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交通安全报》《四川工商报》《达州日报》《温州都市报》《当代巴山文学》《驾驶圆》《竹海文艺》《三湘四水文艺之家》等报刊、杂志、电台上发表播出。曾任温州《德力西报》编辑,并为报告文学集《前进中的大竹》《光彩之路》撰稿。现为自由撰稿人。

投稿须知投稿者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