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蒲瓜竟能做成“被单”?在永嘉县岩坦镇碧油坑村,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美食蒲瓜干。蒲瓜干呈白色,四方状,村民们喜欢戏称为“蒲瓜被”。
昨天,记者来到碧油坑村,村口,几十张白色的“蒲瓜被”挂在竹竿上一字排开,远远望去就像村民们晾晒的被单。
凌晨起床制作一天内要晒干
7月,正是吃蒲瓜的好时节。碧油坑村是北源村管辖下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海拔多米的山上,特殊的高山环境让这里的蒲瓜长得又大又甜。上午9点,碧油坑村的村民们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番薯篱,番薯篱周围坐着两三人,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家都在忙着削皮、摆放、晾晒,互相配合默契。
村民陈东仙凌晨两点就起床着手准备了。蒲瓜是前一天下午摘的,“晒‘蒲瓜被’很有讲究的,要一天内晒干,不然就没办法从番薯篱上掀起来做成‘被子’,还容易发*坏掉,所以我们凌晨就要起床。”陈东仙说。起床后,她把蒲瓜一个个洗了遍,把皮削掉,再用自己特制的“鸟刨”将蒲瓜削成薄片,每片的厚度不超过1毫米。等削到能看见蒲瓜籽,剩下的蒲瓜芯就不能用了,只能拿去喂猪。“‘蒲瓜被’如果带籽的话口感会差很多。”陈东仙说。
让蒲瓜变成“被子”,如何摆放也是有技巧的,不能随意撒在番薯篱上,每一片要有一半的面积贴着前一片,中间还不能有缝隙,全部贴完后要检查一遍,如果出现漏洞,就要用小蒲瓜片来“打补丁”。贴好一爿番薯篱,就要抬到晾晒场,晒上一天,蒲瓜片就会紧紧地黏合在一起。等到傍晚太阳落山,就可以将一整片‘蒲瓜被’掀起来,晾晒在竹竿上,第二天稍微再晒一会儿就可以吃了。
上午10点,陈东仙和婆婆、妈妈三人已经做好了20张“蒲瓜被”,一天的工作量基本结束,再做就来不及晒了。
村里的“希望”最多能卖2万元
“一张‘蒲瓜被’大约半斤重,平均需要两个蒲瓜。基本上一斤‘蒲瓜被’需要三四十斤蒲瓜来做。晒干后的‘蒲瓜被’价格每斤55元。”陈东仙给记者介绍道。
每年七八月份是制作“蒲瓜被”的最好时节,一般最晚晒到8月中旬,过了这个时节,长出来的蒲瓜是又小又老,晒出来的“蒲瓜被”口感也会差一大截。
在村里,记者还遇到了村民陈光海,因为家里装修,最近他从外地回来一直待在家。陈光海说,自己每次外出都会带几斤“蒲瓜被”分给同事,“他们刚开始看到‘蒲瓜被’都很疑惑,问我说怎么带了浴巾过来,这个浴巾居然还能做菜吃。”陈光海笑着说。除了带给同事分享,陈光海还会将“蒲瓜被”运给自己做电商的朋友,托他帮忙在网上卖掉。
北源村村支书陈继恩介绍,如今“蒲瓜被”成了留守在村里的老人每年最大的一笔收入,几乎每户人家都能卖1万元左右,有些人家收成好的能卖2万元。“以前山路闭塞,村民们都是做了‘蒲瓜被’自己吃。十几年前,道路通了,村民们便将‘蒲瓜被’销往农家乐、酒店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这道美食,我们的销量也一年比一年好。”陈继恩说。
“蒲瓜被”要怎么做才好吃?“放在鸡汤里煮最好吃,软软的,还可以炒咸肉。”陈继恩一边说着,一边忍不住砸吧了一下嘴。
来源:温州晚报(记者:薛样洋文/摄)
编辑:周弧
监制:胡恩强朱闻武刘曜
新闻监督-、
电子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