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癫疯有效方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75511.html时光,把一切苦涩都酝酿成了香甜。年8月17日,站在北京京西宾馆的会议大厅里,凝视着手中鲜红的“全国卫计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医院院长徐兆宏感慨万千。
为患者仔细检查
从一名普通的眼科医生到眼科专家、医院院长,再到获得今天的殊荣,已有26个年轮的积淀。用26乘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在岁月里叠加成了一条长长的路。但这不是一路繁花盛开的坦途大道——曾经的二院眼科设备简陋,门庭冷落,因为接诊患者太少,随时面临被撤并。走在这条路上,徐兆宏却从未想过放弃,从未停止奋进,依靠坚定的信念和艰辛的磨炼,让科室由弱变强,让医院跨越发展,硬是把荆棘小道走成了光明大道。
穿过时间的长廊回望,那些充满艰辛和执著追求的往事,犹如一个个镜头被记忆定格,还原出的不仅是二院眼科的发展历史,更是徐兆宏一段厚重的人生历程。
镜头一:露宿街头的北京之行
年,北京,5月的夜冷飕飕的。徐兆宏只身一人提着行李包,拖着疲惫的身体最终在一广场旁的空地上驻足。他蹲下身从包里掏出几张报纸,平整地铺在地上,然后躺下,盖上外套,轻轻闭上眼睛。他这次来北京,医院学习最新的治疗青少年近视的OK镜技术。今天学习班已结业,为了省下盘缠,只能委屈自己了。躺到那,白天老师的授课内容、笔记摘要、操作要领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默默地想着、记着、思考着。
思维的某一个瞬间,远方的“家”却不由地闪现而出———“科室还能支撑多久?不会被撤并吧,同事们都还好吗?”“家里怎样?妻把家里全部的积蓄都给了我,支持我来学习。”想到这,不由得眼眶湿润了起来,他不敢再想下去,握紧拳头告诉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定要把希望带回去!”
这一年的开春,徐兆宏通过民主选举,接手了被同事们当成“包袱”的眼科。当时眼科正处在无业务、无硬件、无病人,医院撤并的窘境,这让他寝食难安。
有人问他,一个医疗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医院里通常是在心脑外科等看大病、“动刀子”的科室才能施展才华,为什么非要费尽心思地“蜷居”在不起眼的眼科?
徐兆宏却从未这样想过,因为他明白自己坚持的意义。
大学毕业后,徐兆宏揣着崇高的医学理想走向工作岗位,却被分配到了“冰冷”的眼科。但是学生时代养成的好学、严谨和负责的态度,让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努力地钻研业务,每每与大科室的同学相比,内心总不觉有些委屈和失落。直到有一天,老院长对他说:“医院看上你,才安排你到眼科。眼科目前运行是有点艰难,并不代表老百姓不需要它,我们需要培养你这样的学科领头人,去努力改变困境,这是使命、是医者仁心。”
一席话语,受益一生。从那一刻起,徐兆宏的字典里再没有沮丧和苦闷,有的只是坚强、奋进和担当。北京之行便是他知行合一的一次生动例证。
镜头二:医院里的“推销员”
年11月,寒风冷冽。徐兆宏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渭南的大街小巷,在一家小诊所门前,他停下车,拿着自制的“广告传单”送进去,向诊所医生讲述二院眼科,推介眼科技术。近两个多月时间,他走访了渭南城区和周边的所有诊所,成为旁人眼中一名医院的“推销员”。
原来,徐兆宏去北京学到了当时较为领先的青少年近视治疗OK镜技术。一回来,就着手准备与科室同志们“大干”一场。
为了给病患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他动员大家筹集资金买铲、滚筒、涂料等,又自己带头铲墙面、刷涂料,改装取暖火炉,整理完一间房子,再整理另一间,整整干了半个月,门诊、病房、手术室全都焕然一新。
西二路院区
但是,比起身体的苦累,真正的难题是,“落魄”多年的眼科,如何才能吸引病患?徐兆宏说,既然没有钱做广告,我们就自己跑,要让人们知道,二院的眼科与以前不一样了。
在他的带动下,科室4个人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小巷地转,走进城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社区,每一家诊所,拿着OK镜宣传材料,卷地毯式地宣传推介。就这样,一个崭新的眼科开始运行了起来,因为徐兆宏引进的OK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技术在渭南地区属首家,无疼痛,疗效好,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业务量越来越大。沉寂了多年的二院眼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纪元”。
随着业务的发展,科室有了一定的收入,逐步配齐了裂隙灯显微镜、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眼科泪道激光机、眼科专用A/B超机、角膜曲率仪等诊疗设备。秉承“技术支撑,学科建设”的理念,徐兆宏带领团队向眼科治疗的新、高、尖领域迈进。到目前,二院眼科已可独立完成国际上先进的白内障超神乳化手术、青光眼外引流手术、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年手术量达到余例,住院人数超过人,门诊人数达到3万多人。
从一张张发放传单做起,徐兆宏这个医院的“推销员”成功地推介了二院眼科,也做大做强了二院眼科。如今“看眼病,到二院”已成为群众的口头禅,传遍秦东大地。
镜头三:最年长的学生
年9月,医院,我国眼科学泰斗、医院院长赵堪兴教授,迎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一见面,赵堪兴教授就说:“徐兆宏,不错嘛,渭南十佳医生,中组部选派的‘访问学者’,你们的眼科也发展得不错。”看到徐兆宏惊诧的眼神,赵教授笑着说:“我在网上做的功课。不容易啊,四十五六岁了还来学习,难能可贵,让我感动。像你这年龄,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单位上的行*工作,一般人难坐住啊。”听到老师的褒扬,徐兆宏连忙谦虚地说:“您是眼科大家,平素开眼科大会您在主席台上,我们在台下,今天终于在眼前见到您,觉得非常荣幸,内心很高兴、很激动。几年前,就有一个念头来跟您学习,但就是没有机会,这次终于可以圆梦了……”
彼时的徐兆宏因为能力突出,已被组织任命为医院院长。但是管理全院的重任并没有让他松懈一直以来求学、求知、钻研业务的热情。其实,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学习,一直是贯穿在徐兆宏职业生涯里的精神之源。
大学毕业初到眼科时,他白天上班,向前辈和同事学习,向临床学习,每晚还要挑灯学习,系统地攻读眼科专业的各类书籍,一本本的书都被翻烂;医院眼科进修,他抓住每一个临床学习机会,积极参与视网膜脱落、视网膜母细胞瘤等临床罕见病症治疗;年,他又去温州医学院脱产学习眼视光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年,他参加了卫生部组织的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培训,通过考试取得了上岗证,成为渭南地区第一个拿到该证的人。最近几年,他还参加了中华眼科医学会组织的“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北京大学眼科中心组织的“全国眼科继续教育学习班”,陕西省残联组织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医师培训班”等,始终用最前沿的眼科技术武装自己。
西南京路院区
“走出去”才能见世面,每次外出学习,大医院丰富的病例、高新的技术、人文化的管理,都给了徐兆宏丰厚的“回报”。除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领先的医疗技术外,他还积极争医院建立技术协作,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到渭南开展手术,尽力为渭南群众节省费用、提供便利。陕西省“复明1号”车先后4次开进二院为我市患者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全国百万白内障复明工程、中国民促会防残康复项目、香港防盲协会眼病防治项目先后引入渭南二院,为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群众作出了贡献。
徐兆宏常说:“医生是一个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职业。”除了加强自身学习外,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多年来,他筛选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尽心尽力地在工作中培养和历练他们。每年他都要送出一批医院进修学习,培养后备力量,确保人才梯队健康成长。
如今的二院眼科,拥有一支技艺精湛、年轻有为的医护队伍,卓越的表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多次获得卫生系统“特色科室”和“先进科室”称号,眼科也被批准为渭南市医学重点学科。他个人荣膺“渭南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渭南市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西部之光”优秀访问学者、全国卫计系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镜头四:妙手仁心的光明使者
年,临渭区大王乡,70多岁独身老人老王常常自暴自弃:“哎,睁眼瞎,啥都看不见,啥都干不成,活着真是没劲啊。”听人说二院能治疗,他在乡邻的陪同下来到二院。恰逢院长徐兆宏坐诊,他为老人检查了眼睛,确诊为双眼白内障,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了解得知老人的情况后,徐兆宏即安排专人免费为老人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拆开纱布的瞬间,老人激动地说:“亮了、亮了,大夫,我能看见你了,你们比亲戚还亲啊!”通过两次手术,老王的双眼视力都恢复到0.6。两个月后的一天,他再次踏进二院眼科大门,送来自己精心书写的“百福图”,用一个个沉甸甸的“福”字,表达自己复明后满满的感激之情与祝福之心。
从医26年来,这样的事情,在徐兆宏身上已不止一次发生。每逢得到群众的赞扬,他总说:“当医生最大的愿望和欣慰就是患者能够康复,救治好一个人就等于救了一个家,这就是我选择这条路的初心。”这就是徐兆宏的职业信仰和人格理念,照亮了无数病患的人生,也塑造了一位执著的光明使者。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接到中省市和临渭区“健康扶贫”部署要求后,徐兆宏第一时间组织全院*员干部召开动员会,号召大家主动俯下身子,到贫困群众家中去,把光明和健康带给所包联辖区的每一名贫困群众。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二院的医生护士们带上设备,走进村镇和贫困户家中,为群众开展免费义诊筛查,普及健康知识,并主动与镇村卫生院衔接,为特困户开展免费治疗,被群众誉为“妙手仁心的光明使者”。截至目前,全院已组织医护人员下基层余次,惠及群众近万人。
医院朝阳大街东段新址建设图
按下时光机器的按钮,让它停留在年12月26日——这一天,医院医院顺利搬迁至新址并开诊,医院总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共设4个临床科室,1个手术室,1个门诊部,1个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和1个医学验光配镜中心,拥有余名医务人员,开放床位张,结束了渭南医院的历史,也成为二院眼科发展新的里程碑。
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今年3月,按照区委、区*府的决策部署,有着74年历史的原解放路院址被纳入新的城建规划,光荣退出历史舞台。徐兆宏明事理、顾大局,带领全院同仁“举家”搬迁西二路院区。而位医院新址,正在加紧建设,一所医院即将矗立在秦东大地。
万里乾坤千里目,欣从奇险得奇观。26年的创业创新犹如爬山,负重前行,挥汗如雨,登高后,壮美景色尽收眼底。徐兆宏始终没有故步自封,没有停止步伐,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既是考验又是动力,如何追赶超越,再获发展?在“服务是本、安全为*”二院理念和“仁和心诚、德馨业精、不言而蹊、服务优良”二院精神的指引下,他和他的团队继续埋头耕耘,执著前行……
来源:渭南日报记者崔晓怡王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