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州中学招11名教师,7人竟来自清北,还 [复制链接]

1#

文/大川说说(分享教育趣事、评述教育现象)

据有关媒体报道,浙江温州中学在年教师招聘工作中取得圆满成功,总共有11名新教师被录用上岗。

说起这11名新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成就,真让人不得不佩服。7人是从清北毕业,而余下4人则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其中,其中有两人是博士毕业;有四人是硕士毕业,甚至于说,还有一人曾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就他们这样的履历和资质,当一名中小学老师是不是不划算?这个问题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硕士生和博士生在毕业之后进入中学任教早就有过先例,并不稀奇。

就比如说深圳一中学开出三四十万的年薪招收教师,最后录用名单确认并对外公布才让人得知招收的新老师基本都是来自清北复交等这样一些双一流高校。

再者在不久前,江苏淮安的楚州中学在年教师招聘工作中,也同样是成功吸引来了15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高才生,要知道总共录用的老师才22个人,比例高达68%。

确实值得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名校硕博生到中小学任教?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基础教育师资团队力量的加强。

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应该感触都非常深刻。要是遇到一位博学多才、可以充当良师益友的老师,那么学习兴趣将极大提升。

老师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教学水平,一位拥有着无尽才华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

无论学生问什么问题,老师都能言之有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将会使学生学习的视野拓宽,收获更多的知识。

中小学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博士毕业生下沉到小学任教,应该是可以加强基础教育团队的力量。

②就业选择的多样性。

从教育的另一角度来看,接受教育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用自己毕生所学来回馈社会,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博士毕业生也需要找工作的,并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适合科研,硬得让他们在科研一线的岗位上“苟延残喘”,这并不合适。

年薪30多万,还是一份编制内的工作,真让人无比羡慕。要知道编制内的工作是具有稳定性的,当就业压力较大、就业选择的可能性较窄时,当老师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直接就发挥自己的长处,明明在学习和知识积累上就具有优势,没有理由不去发挥啊!

③兴趣和性格使然。

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一直都备受青睐。有不少的中小学生还在上学阶段对未来就有了自己的规划:大学毕业后立志当一名教师。

这是兴趣所在,更是理想。好不容易实现了年少时的理想,值得为他们祝贺而不是贬低。说着风凉话:“这个博士学位白读了,没有发挥出它的价值所在”。

面对人生的选择只有当事人才有发言权,每个人的性格和兴趣各不相同,我们作为局外人无从干涉。

也许人家在一开始努力学习时就已经决定了,从博士毕业更是锦上添花。

所以在我看来,笼统地去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名校博士毕业生去当中小学教师是否划算?

从整体方向而言,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师团队要是能够吸引来越来越多的博士生,这是一件幸事!

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左右学生的思想,他们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们认知的高低。

当然,在招收教师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师风、师德”等这样一些人品方面的问题,不能盲目地向名校看齐,不然只会是适得其反。

要想教好中小学生,教师的能力是一方面,品德更为重要,这是公认的事实。

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们,没有经历过社会生活,思想尚未成熟。当老师的要具备正向引导的能力,如果一位名校博士毕业生成为中小学老师,讲课的时候不知从何说起,那实在就太差劲了。

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因为学校在招聘时会进行多轮考核,只有优秀的人才会胜出。

终归而言:博士毕业生成为小学老师,这是个人就业选择,也有可能是兴趣所在,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这非常好。

对此,你怎么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