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戏剧大家归故里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去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

周吉敏(左一)在主持“董每戡先生手稿捐赠仪式暨纪念讲座”。

“傲梅开,馨香一瓣鹤归来。素手残,书尽春秋志不改。”以温籍著名戏剧大家董每戡为人物原型的实验性瓯剧《那年梅开鹤归来》,近日在我市首演,赢得掌声一片,年,是董每戡先生逝世40周年。董先生的家乡瓯海区为此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除了《那》剧的演出,还出版了纪念书籍,举办学术研讨会,成立董每戡剧社,等等。随着董先生的儿子董苗将先父手稿捐赠给瓯海区档案馆永久保存,董先生生前要回归故土的心愿终于圆满。这一系列让戏剧大家重归故里的活动中,凝结了很多人的心血,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活跃在瓯海文史界的女性——瓯海区*协委员、区文联副主席周吉敏。周吉敏当过中学教师,当了多年的媒体记者,从年开始担任瓯海区*协委员。十多年来,她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倾注在脚下的土地上,以自己的智慧彰显家乡这片土地的人文魅力。她曾经8次站在区*协大会的发言席上,发言主题均是弘扬传统文化,次次都获得大会发言优秀奖。平时,她以自己的独特爱好和视角,把乡土文化之根一点点在自己笔下复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她出版了多部散文集,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十月》《雨花》等报刊,获得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和首届琦君散文奖特别奖,并担任瓯海区琦君文化研究会会长、温瑞塘河文化策划人。周吉敏在探访温州历史名人中发现,董每戡对我国戏剧史的研究做出了两次里程碑式的贡献:创立了“剧史家”之说的思想体系,构建了“戏剧史体系”。年,她登上瓯海区*协九届一次大会,作了题为《打造“中国戏剧小镇”,让城市与文化共荣》的发言,提出应在董每戡的故乡潘桥,以戏剧家董每戡为文化中心,梳理南戏故里文脉,整合戏剧文化资源,以潘桥“月亮墩”——一个以河心小岛为中心,打造园林式的中国戏剧小镇。她的发言引起与会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