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4395.html“越秀”端出生命成长四有课程大餐
参观的学生、家长成了“美食”评论员
“1、2、3、4……”响亮的口号声和着激昂的音乐,在操场上空响彻,只见17个着统一校服的方阵,以高一高二班级为单位整齐地排成四列纵队,行进一致地迈动着步伐。如果说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是悦耳的旋律,那么体育场上奔跑着的身姿就是跳动的音符,成为校园里亮丽的风景线。
日前,由温州市教育局和温州晚报联合举办的“百万家长进校园”活动走进了位于温州市龙湾区行*中心旁的温州越秀学校,学校敞开校门,让前来的学生和家长“读越秀”、“赏越秀”、“品越秀”、“知越秀”,而当天的阳光跑操就是学校在赏越秀环节中端上的第一道“大餐”。
赏越秀——
社团端上特色“地方菜”
活动当天,学校葱葱林道、小桥流水、游散步道、阳光通衢等地,都能看到家长驻足参观的身影,不少学生和家长更是对学校清幽的校园环境频频点头。
漫步至操场,发现学校在操场上搭设了一个大型展示舞台,草坪上也早已摆好了许多红蓝两色的塑料凳,正静候学生和家长们的到来。
不过,在生命成长四有课程展示的“赏越秀”环节,单单一个开场的阳光跑操活动,就让现场留下了无数成为“道具”的凳子。原来,学生和家长们被越秀学校学生们的展示所吸引,有的跑到操场边上给学生们拍照,坐在后排的则索性站起来观看。
而接下来的展示中,来自9个不同社团的学生为台下的观众们端上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像健美操队带来“麻辣”的《舞动奇迹》;像文学社带来“清鲜”的《越秀颂歌》;像太极社团带来“浓油酱赤”的《太极拳》,除此之外,音乐社、街舞社、民舞社、武术队也是纷纷亮相,篮球社的《灌篮大王》和动漫社的《动漫世界》则分别在学校里的灯光球场和阳光通衢进行。
一首由舒克江老师和学生所写的《越秀颂歌》,由几位学生以朗诵的方式进行演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另一首改编的越秀版《成都》,则是将学校里的状元桥、孔子像等“景点”写入了歌词中。一位初三的学生说,从这些改编中,能看出这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是真的很热爱自己的学校。
品越秀——
学校开放17节体验课
校园开放日的活动中,紧跟着“赏越秀”环节的便是生命成长四有课程体验的“品越秀”。这时,不少学生和家长便拿着活动流程安排表,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上课课题,在教学楼内寻找着上课的教室。
“a、i、u、e、o……”在高二(3)班,《玩转日语五十音》的课堂上怎么传出了汉语中元音字母的发音?跟随温州二十一中初三学生夏雪茹的脚步,记者也走进了该班体验课堂。
上课后,吴老师首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日语,于是“干巴爹”、“大丈夫”等词纷纷从学生口中蹦出,有同学还说出了“厉害”、“心情”等难度稍高的词语。随后,吴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日语的组成,如罗马音、汉字、平假名、片假名等,并开始教授日语入门避不开的日语五十音。
然后,便有了日语课堂上传出元音发声的一幕。当带领大家通读几遍日语五十音后,吴老师说她有秘诀可以让学生们几分钟内玩转日语五十音。正当同学们好奇时,就听到耳边传来了周杰伦所唱歌曲《龙卷风》的前奏,但很快,同学们就发现了其中的歌词换成了日语五十音的发音。这一发现,让不少同学很是兴奋,自动地跟着朗朗上口的节奏哼了起来。
除了班上的同学,来参观的夏雪茹也学得很认真,甚至还能和越秀的学长学姐们一起跟着节奏练习。课后,接受采访的夏雪茹表示,自己拿到学校的课程安排表后,便想来感受一下日语和韩语的课堂,听了这堂课感觉很好,不仅老师上课很生动、不沉闷,而且上课的内容也挺有意思。而对这所学校老师的亲和力,她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感谢了好几遍带她来教室的那位老师。
此次陪同孩子一起前来的夏妈妈说,以前就听说过越秀学校,但都是听别人介绍的,这次有机会自己亲身感受后,对学校还是挺满意的。特别是学生的表演,让她看到了学生的精气神,课堂的体验,让她看到了学校的学风和老师的授课方式,在亲自接触后,她对学校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据了解,此次学校共开放了17节体验课堂,让学生和家长可以深入体验课程。
知越秀——
校长阐述办学理念
大型舞台后面的背景板上写着《感受生命成长,成就别样精彩》的字样,而所有展示的课程则都统称为“生命成长四有课程”,究竟生命成长、四有课程在学校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从该校校长盖庆春当天的致辞中可窥见一角。
盖庆春提到,“多元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而传承和发展“知礼明德、崇美尚雅、强身健体、覃思好学”则是生命成长的内涵。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设立“成东创新实验班”,做大美术高考班、做强中韩国际班、完善日语选课,都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感受生命成长,成就别样梦想。
经过近20年的办学发展,如今学校以“生命成长四有课程体系”为课程核心理念,开发系列围绕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构建生命成长四有课程群,打造“自本课堂”,注重学生差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