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抗战时期,反映日本海*入侵温州的纪录片,此前我市并未发现过这类动态影像史料。”10月31日,温州抗战史研究学者王长明向本报发来了一段NHK(日本放送协会,为日本第一家覆盖全国的广播电台及电视台)保存的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纪录片《浙赣战线——温州入城》。该影片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日本海*陆战队登陆温州沿海,并与较早前攻占温州城区的日本陆*会合的珍贵画面。
片中出现江心屿等温州标志性建筑
纪录片片头显示,该片由日本花泽本社特派员摄制,并经过日本海*审查许可,许可证号为第二一四号。该纪录片为黑白影片,时长1分39秒,影片全程标有NHK会标。“这段影片是旅日华侨朱弘先生在日本找到的,随后传给了我。我与他在一次抗战史料研讨会上认识,他希望这段纪录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日*入侵温州的真相。”王长明告诉记者,纪录片反映的是年浙赣战役期间(即温州第二次沦陷期间),日*登陆温州的相关内容。
记者发现,该纪录片中出现了江心屿、位于府前街的瓯海实业银行等当时温州的标志性建筑物,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手持枪械与日本“旭日旗”行走在乡间地头的日本*队。王长明研究温州抗战史多年,曾与*史专家周保罗合著近30万字的《温州莲花心抗战史研究》一书。他根据自身研究,并在咨询文史专家后,对纪录片上出现的若干重要场景进行了解读:“影片第18~35秒中出现了不少岛屿,根据山形判断,可以确认日*船艇当时正航行在瓯江口外霓屿、元觉至大小门岛西南一带海域;影片第44秒,岸上城墙的垛口清晰可见,墙体上有一排方形洞口,是典型的近代炮台样式,初步确认为乐清磐石的镇瓯炮台……”
此前温州并未发现抗战时期动态影像
该纪录片同时配有背景音乐及解说词。解说词大意是说,随着年5月日*完全占领缅甸,迁驻重庆的国民*府濒临绝境,只能依赖来自海上帆船和其他途径的一点物资来补给。温州成为海上物资重要的中转枢纽,切断经由温州的维系抗战的重要输血通道,成为日*此次侵入温州的重要目的之一。王长明表示,解说词宣传意味浓厚,但也从侧面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温州在中国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
温州大学温州学研究所所长洪振宁认为,这段影像史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去年,温州新发现一段拍摄于年的黑白无声影片,是迄今已发现有关温州的最早动态影像资料。《浙赣战线——温州入城》是第二段反映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温州的影像资料,非常珍贵。”洪振宁说,此前,温州抗战时期的史料均为文字、图片等,并未发现过相关影像资料。
洪振宁进一步介绍,历史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音像史学的研究,即不仅研究文字、图片等静态资料,而且重视动态影像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对日本海*侵华和我国海*抗日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因此,上述纪录片的发现,进一步深化了温州抗战史研究的意义。
日*入侵温州后曾虐杀17名百姓
早在年11月,本报曾报道永嘉一纸业公司发现日*侵华罪证一事。当时,该纸业公司从日本购进了一批废纸,并从中发现了上世纪30年代末出版的日本印刷品。里面有大量日本随*记者拍摄的战地照片和发回的文字报道,内容涉及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的战事,出版单位为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在这些图片、文字中,既可以看到日*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烧杀抢掠的罪恶场面,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城市被炸毁、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场景。
事实上,日*当年入侵温州后,也曾犯下虐杀惨案。年7月,日本侵略者捆绑着18名手无寸铁的温州老百姓,带着他们来到了砻糠桥(现称龙方桥,位于鹿城区)。日*先让他们跪在桥板上暴晒,同时对他们施以鞭打刀刺,约1小时后,日*又将他们推下河浸泡,接着持枪逼其上岸,跪地继续“晒人干”。18人中,仅有1人脱逃,其余人全部不幸遇害。
如今,在惨案旧址上矗立着一块砻糠桥惨案纪念碑,时刻警醒着每位温州人勿忘遭受日本侵略者欺凌的苦难历史。
来源:温州晚报全媒体、看温州App
记者:王亮
编辑:叶琳校对:周泉
责编:郑东监制:王若江
点亮右下角,勿忘国耻!
....................................................................
推广合作
商务联系
广告合作
广告合作:(仅接受广告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