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晚报
你知道平阳鳌江上游深山之中的“顺溪屋”吗?它们是位于顺溪北岸的10栋陈氏祖居,是浙南古民居建筑典型代表。其中1栋陈氏祖居——陈氏老四份大屋(陈少文故居)中发现了两块长条形青石碑,上面分别刻有孙锵鸣、孙衣言撰写的两首《题会文书院》诗。
这两块长条形青石碑,一大一小,现收藏于平阳县博物馆。本期《温州宝藏》讲述的就是它们。
□晚报记者陈培培
见习记者梁盈盈/文
张啸龙/摄
■前世传说两块青石刻有孙锵鸣等人的诗句
平阳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谢晓燕介绍,清光绪八年(年)秋,瑞安名士孙锵鸣受顺溪名绅陈少文邀请,偕宋恕父子游南雁荡山。清光绪十年(年)孙锵鸣作《题会文书院》诗,清光绪十五年(年)其兄孙衣言也作了一首《题会文书院》诗,两者一唱一和。陈少文把他们的诗分别刻在两块青石上。
陈氏老四份大屋
在陈氏老四份大屋发现这两块青石碑时,它们就被放在地上。谢晓燕说,猜测当时之所将其刻在青石上,是准备要立或嵌在会文书院的某处,但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而没有搬过去。
那么,这两首诗分别说了什么呢?孙锵鸣(年~年),字韶甫,号蕖田,晚号止庵,孙衣言弟,瑞安人。孙锵鸣的《题会文书院》诗碑的前段,内容为“昔贤遗址坠烟萝,讲席重开聚切磋。鹿洞良规期继续,云关雄势最嵯峨。学宗濂洛渊源正,地傍溪山灵秀多。更喜文翁能训士,林泉到处有弦歌。”后注:“谓平阳汤绍卿明府”。“鹿洞良规”指朱熹为江西*洞书院所定的《*洞书院教条》。汤肇熙,字绍卿,江西万载人,清光绪八年(年)任平阳知县。在任7年间,他不仅倡议重修会文书院,还修建了“文明塔”等文教场所。谢晓燕介绍,从该诗后面的一段题跋可知该诗作于清光绪十年(年)。
孙衣言(年~年),清代官吏、学者、藏书家。字绍闻,号琴西,晚号遁披,斋名逊学,瑞安人。孙衣言的《题会文书院》诗碑,则在前跋交代了和诗的原因。全诗内容如下:“兄弟同时奋薜萝,北方千里就磨磋。遂为浙学文斯在,直到横阳士尚峨。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荆榛重辟宗风远,莫但比邻听酒歌。”可见,孙氏兄弟诗文同题同韵,二人一唱一和,传为南雁佳话。谢晓燕介绍,在孙衣言题诗的后面,还附有*体芳的和诗。在*体芳和诗的右下角,有“瑞安木瑞麐刻字”8字,可见,陈少文请瑞安木瑞麐把孙衣言、*体芳的和诗刻在了同一块石碑上面。
*体芳(年~年),字漱兰,号莼隐,别署瘦楠、东瓯憨山老人,人称“瑞安先生”,其是孙衣言的学生。
孙锵鸣《题会文书院》诗碑
会文书院
保存较完好的古代书院
说到会文书院,它位于南雁荡山东西洞景区内,是温州保存较完好的古代书院之一,现为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平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会文书院原是平阳北宋进士陈经邦、经正兄弟读书之地。陈氏兄弟曾求学于宋理学大师洛阳二程,学成归乡。他们无心*治,隐居乡里创建书院,专心传授学问,是洛学入平的重要源头,不仅对乡邦学术作出了重要贡献,还首开浙江理学之先河。会文书院的创建,改变了平阳一地的学风,平阳也因此成为浙南重要的一处学术中心。
陈少文(年~年),名承绂,字维黼,平阳顺溪镇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慈善事业家。他家富资财,乐善好施,一生为开发南雁景区、振兴家乡实业与发展当地文化教育事业而努力。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清光绪九年(年),陈少文响应县令汤肇熙的倡议,拆产捐金重建会文书院,于次年竣工。取“以文会友”的古训,仍沿用“会文书院”旧名。紧接着,陈少文捐田10余亩作为书院基金,并为书院筹集膏火田多亩。陈少文在会文书院开办初等教育班,邀请名师为青年学子讲授经史。
清宣统元年(年),陈少文等人又在会文书院门台外、东西华表峰间重建三间楼房,取名为“棣萼世辉楼”。棣萼乃兄弟之代称,以纪念经邦、经正兄弟。顺溪陈氏家谱中有《棣萼世辉楼记》详叙其事。经此点缀,南雁景区增添了新的景观,故此声名大振,许多名流纷至沓来。
为了南雁的开发和建设,陈少文曾组织南雁荡山董事会,并担任主持人。此会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每年农历三月十五集会,商讨南雁开发事宜,活动持续至民国时期。陈少文还在景区栽植花木,修筑道路,建造路亭,为旅游事业尽力,故人们推誉其为“南雁主人”。
另外,陈少文还曾在自宅开办“益智高等女校”,招收当地女子免费入学,以不同于私塾的全新形式办学,运行经费由他独家供给。学校设有语文、算术、唱歌等新式课程,开创了山区女学的新风,该校是平阳第一所女子学校。
谢晓燕介绍,孙家与陈少文交往密切,孙衣言、孙锵鸣兄弟二人虽与陈少文年岁相差较大,却是忘年之交。
■今生故事
“顺溪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顺溪屋”,分布在顺溪北岸的陈氏祖居,共10栋,总建筑面积达2.5万余平方米,布局恢宏,构建精巧,是浙南古民居建筑典型代表。年,顺溪古建筑群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月23日,记者来到了发现这两块青石碑的陈氏老四份大屋。其为二进三院式木构建筑,由主、侧两组合四合院、学堂及夹屋等构成,前设台门,沿中轴线依次分布台门、前厅、正厅,前厅与正厅间两侧建有厢房,围合成一个四合院,内院设通廊,除前厅为平房外,正厅、厢房皆为两层楼房。
谢晓燕介绍,顺溪村原本十分荒凉,少有人烟。明隆庆年间,为躲避倭寇,原本居住在沿海地带的木材商人陈育球举家内迁,成为顺溪陈氏这一支的始祖。经过一代代商业发展,陈氏家族积攒了大量财富,在顺溪建起了精美考究的家宅。陈氏老四份大屋从清乾隆后期陈永千第四子陈作仁(年~年)始建,陈作仁长子昌周、次子昌涛、昌涛之孙少文和少文的后裔均有扩建或改建,目前门台、厅堂、轩房、廊道和天井等均保持原貌,是现存的“顺溪屋”中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大门上悬“户侯第”匾额。千户侯(古代的封号),意为食邑千户的侯爵,有向一千户以上的人家征税的权利。大门屋脊饰龙头凤尾兽吻,装饰双层精美图案的屋檐瓦当。
顺溪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雷春芽介绍,为了保护顺溪村这些古建筑,年,平阳县设立了顺溪文物保护管理所。从年起,国家财*累计投入多万元,用于古建筑修复、古道修复与改造等。年,顺溪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和温州市“十大最美古村落”。
近年来,顺溪镇在发展“绿色+古色”旅游上不断努力,积极推进各大旅游项目落实,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开发。今年举办的平阳县第四届顺溪文化旅游体育节,吸引一大批游客前来踏青观光,领略顺溪美景,感受古镇文化。
平阳大叔在线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