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城市书巢”开启书籍漂流之旅已经13天,护巢人的用心守护,市民读者的温馨留言,小朋友的好奇目光,华侨越洋捐书等等,许许多多与“城市书巢”有关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成为我们这座城市里一道靓丽在风景线。
借书留言
读者信守承诺
昨天中午11时许,在温迪路上行BTR站点,“温州路虎车主俱乐部”负责人董慧君在捐赠口发现了一份留言便签纸和一本捐书。
便签纸上写道:“我已捐献了一书《非常女生》,拿走一本,这样可以吗?……”
又在捐赠的书籍上留言:“此书来自一名BRT温州温迪路口的常客,也是一名读者——雨笙,愿你用心对待此书,适宜儿童。”
看到这里,作为“城市书巢”的护巢人董慧君心理暖暖的。读者“雨笙”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于是董慧君在便签纸上回复:“你好雨笙,我是书巢志愿者,你可以在任何一个BRT站点借阅书,捐书是自愿的,借阅的书可以带回去看,爱护它,并在任意一个书巢里归还。”
便签纸贴回书巢,几天后董慧君在整理书巢时发现那本书回来了。
董慧君告诉记者,“城市书巢”运行十来天,“温州路虎车主俱乐部”认领的2个站点中,温迪站漂流收到2本书,车站大道北漂流收到9本,为其他站点漂流过来,收到市民捐赠书籍约5本。
有件事一直令董慧君很感动,有一次看到一名家长领着小孩过来等车,小朋友问:“这个是什么,我可以看吗?”家长帮他拿书。然后小朋友坐在凳子上一边看书一边等车,眼看车就要来了,他手捧着书却依依不舍。“我说书可以拿走的,但是要记得还过来。”小朋友就很惊喜地说:“真的吗?”然后就很开心拿走了。
“市民拿走书籍的同时,不但留下书籍,还留下留言,询问做法是否妥当。这反映说明市民的文明诚信。”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感谢市民对‘城市书巢’的关心,‘城市书巢’是个新生儿,作为全国首个BRT‘城市书巢’,我们接下来加强管理工作,使有关书籍的说明更加简明易懂,把书巢办得更好。”
发动身边人
参与随手公益
作为BRT划龙桥路口“城市书巢”的护巢人,附二医读书俱乐部会长郑文娴每天下班多了一个习惯,在回家的时候,去“城市书巢”看看,整理书籍、给书巢擦擦脸。
“我自己也喜欢看书,而且书巢意义很好。”郑文娴说。
郑文娴不遗余力地在朋友圈宣传书巢,她的热情也吸引了身边的人加入其中,“一些同事也说要捐书,还准备了2箱的书籍,我就建议他们直接捐到近一点的BRT站头。”而捐到她这里,并由她放入书巢中已经有70多本。
除了捐书,还有同事也跟她“申请”,要加入护巢人的公益队伍。“约有20多名同事跟我说要加入,大家知道医务人员工作比较忙碌,有些同事住在BRT沿线,他们特别积极,希望下班时做些公益,大家还是很希望能够加入其中。”
遇到一些文化界人士,郑文娴也不错过募集图书的机会。一次遇到温州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孙爱萍,他正好出了一本书籍,郑文娴就跟他要了20多本书,放到书巢里。
“城市书巢给市民创造一个阅读的机会,现在流出去47本,说明书巢受到市民的欢迎。”郑文娴说,“最怕的是书没人拿,事实证明市民还是很爱阅读的。”
每本捐书
都有个感人故事
日前72岁的张仁洲拿着温州晚报有关城市书巢的报道和2本自己编辑的册子找到记者,表达自己想给“城市书巢”捐赠的意图。
张仁洲和妻子郑宜巾在50多年间,他们已去过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共收藏了一万多张景点门票,两口子将景点编辑成书,每个景点都配有简介,及时足不出户,也等“赏遍”世界美景(浙江老年报等媒体曾经报道过他游历世界编辑书籍的事迹)。张仁洲说,自己想把《中国景点门票收藏集》和《精彩世界——世界景点门票图片集锦》2本书各捐赠本给“城市书巢”。厚厚的2本书籍均为自费编辑,成本一本就要60多元。
“现在书籍也不便宜,一些弱势群体想看书的话,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张仁洲说,“‘城市书巢’给喜欢阅读的弱势群体一个免费的平台,所以我也希望参与其中,如果书没还回来说明大家很喜欢书籍,像诚信伞一样,不守诚信的毕竟是少数。”
在十八家支路站头,护巢人温商艺设青年志愿者陈雯发现,昨天市民新捐图书30本,流动书6本,现存书71本。
在上周,他们还遇到一名来捐书的市民。“他是住在附近的市民,之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