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市*府新闻办正式推出“小康中国·温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陆续邀请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各地小康社会建设的相关情况。鹿城专场
11月3日下午,该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鹿城专场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主题为:提升首位度 争当排头兵 奋力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示范城区。
图片来源:鹿城区融媒体中心
鹿城区位于*金海岸线中部,
地处“长三角”和“海西区”
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
是全国民营经济先发地区
和“温州模式”重要发祥地。
自年12月
“小康社会”战略构想提出以来,
尤其是年建区以来,
勤劳淳朴的鹿城人民
艰苦奋斗、砥砺奋进,
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
从资源小区到经济强区、
从东瓯名镇到现代都市区的巨变,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
前所未有的成就。
*周虎/摄
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
鹿城全力
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
经济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各项事业呈现了新气象,
城市综合能级和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经济实力跨越发展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从年的2.8亿元
跃升到年的亿元
增长90.2倍
提前一年实现比年翻一番目标
人均生产总值
从年的元
跃升到年的9.1万元
增长62.6倍
财*总收入
从年的万元
跃升到年的55.3亿元
增长倍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
鹿城主动适应新常态
坚决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年到年GDP年均增长7.1%
以只占全市2.5%的区域面积
为全市贡献了
24.3%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4%的财*税收
和17.4%的地区生产总值
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七年
稳居“全国百强区”前50
今年
面对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
鹿城全面落实“六稳”“六保”
奋力夺取“两战两赢”
前三季度GDP增长2.1%
增速连续六个季度高于全市
总量亿元、跃居全市第一
经济高质量回升态势良好
杨冰杰摄
城市面貌翻天覆地
建成区面积
从年的11.3平方公里
增加到现在的66.8平方公里
扩大4.9倍
▲古屿望新城苏巧将摄
城市天际线
从年的53米
刷新到米
拔高了米
“六横六纵”主干道相继建成
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城市品质日益提升
▲锦绣路下穿隧道
▲温瑞大道二期(鹿城段)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
鹿城以破竹之势推进“大拆大整”
累计改造旧村32个、
旧市场11个、旧厂区9个
腾出土地空间1.3万亩
相当于建成区面积的八分之一
主城区彻底告别了城中村历史
▲南塘高品质安置房
鹿城联动实施“大建大美”“精建精美”
累计开工项目个
建成个
完成投资.6亿元
均居全市第一
“温州小外滩”“魅力斗城”
“夜画塘河”“活力绿轴”
成为温州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区域
▲“瓯江不夜城”杨冰杰摄
▲公园路
▲塘河夜画苏巧将摄
▲中央绿轴-世纪公园赵用摄
当前
鹿城正全力谱写
“东部赋能、西部蓄力、核心区崛起”
三篇“大文章”
一座座新地标拔地而起
一幅幅城市精彩蝶变的壮丽画卷在加速展开
改革开放亮点纷呈
鹿城人历来敢为天下先
率先进行市场化取向改革
创造了全国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
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信用社
第一家无区域民营财团
等多个“全国第一”
▲年12月11日,个体户章华妹领取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资料图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
鹿城始终高举改革开放大旗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龙头
打造了“城市经济地图”“最小颗粒度”
“民生项目人大票决制”等改革样本
并先后获批了
5项国家级和27项省级改革试点
▲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级试点取得重大突破
去年实现试点出口39.18亿美元
为全省出口增长贡献1.3个百分点
为全市贡献21.3个百分点
今年已提前三个月超过去年总量
预计全年出口将突破50亿美元
经验做法入选了
省“争先创优”稳出口典型案例
▲市场贸易采购
创新热潮不断翻涌
鹿城现代产业从家庭小作坊、小卖铺起步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市场主体已突破13万户、占全国0.1%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
分别增长72.4倍、51.7倍
▲鞋艺小镇陈钰浩航拍
中国鞋都、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和中国广告产业园
等4张国字号金名片先后落户鹿城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
鹿城坚持走好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
每年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家以上
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7个
总量全市第一
有RD活动企业占企业总数比重、
研发机构设置率等关键指标
排名均进入全省前十
▲鹿城轻工业园区
“国际未来科技岛”
“世界青年科学家学术中心”
“浙南美谷”
“四川大学温州鞋革产业研究院”
等高能级科创项目相继落地
温州首个“瓯越院士之家”
成功迎来10名海内外知名院士“入家”
人才“净流入”率稳居全市第一
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向“并跑”“领跑”转变
张啸龙摄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鹿城从过去的“一穷二白”“百业待兴”
到如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年全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分别是年的93.6倍和59.3倍
均居全市第一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83.7岁
全市最高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
鹿城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每年至少安排三分之二的财*资金
用于民生支出
民生工程占重大建设项目比重达85%
▲省级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鹿城区藤桥镇小岙文化礼堂
教育、交通、养老
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
省级社会事业各类强区已经全部创成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领跑全市
▲鹿城区医疗资源
▲鹿城区新建校舍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6.7%
较年上升了9.9个百分点
刑事治安接警数、安全事故数
等负面治标连年大幅下降
去年获评首批“中国幸福就业强区”
今年又成功入围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
百姓生活更加丰足、更加红火、更加幸福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
问题一:
今年,省商务厅等7部门联合公布了浙江省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名单,鹿城区成功入选。今年针对“月光经济”,鹿城都有哪些计划安排,将通过哪些举措来发展当地的“月光经济”?
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胜*:
发展“月光经济”不仅是消费市场复苏的重要突破口,可以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升级,也是塑造都市品牌,提升都市品质的重要切入口。特别是近年来,鹿城区抢抓“精建精美”机遇,高品质打造“两线两片”靓丽名片,形成浙南最高的夜间商业成熟度,最强的夜间消费活跃度。接下来,鹿城区将从三个方面抓好“月光经济”发展:
一、空间布局方面。全面串联辖区的景区景点资源、夜间消费场所和夜生活服务网点,聚焦打造“四大夜间经济活力带”。
(1)“不夜瓯江”活力带。沿着瓯江,串联江心屿、朔门、米房、杨府山老港区等核心节点,构建“岛、江、岸”三位一体化的月光经济区。
(2)“文化绿轴”带。沿中央绿轴,串联印象城、世纪公园、东欧智库、滨江商务区等核心节点,构建新型的夜间文化消费区。
(3)“魅力商圈”带。沿古城中轴,串联五马历史街区、大南商圈、印象南塘等核心节点,打造夜间时尚消费集聚区。
(4)“活力西郊”带。沿鞋都大道串联帆影广场、城市广场、时尚港购物中心等核心节点,打造温州最具烟火气、市井味的开放式夜生活空间。
二、业态培养方面。充分发挥鹿城商旅文化发展的优势,加快夜间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真正让鹿城“月光经济”活起来、热起来。
(1)“夜间购”方面。放大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效应,一方面打造全球新品、潮品的“首发地”、进口商品世界超市,实现全天候、全时段的“买全球、卖全球”;另一方面挖掘、保护和汇聚温州老字号品牌资源,发展非遗技艺互动体验式购物业态。
(2)“夜间游”方面。以瓯江光影码头、印象南塘、江心屿灯光秀为核心,整合四大建筑灯光、三大桥梁照明,形成十大标志性夜景风景线。延长公共文化场馆夜间开放时间,引导开设夜间沙龙、产品发布、露天派对,培育一批时尚创意、网红直播等时尚“网红”打卡地。
(3)“夜间品”方面。以瓯菜为主题,通过推介十大精品夜市、十大最爱小吃,每月评选十大深夜食堂、每年举办十大夜间美食文化活动,打造“舌尖上的夜温州”。
(4)“夜间娱”方面。推进传统娱乐活动向“大娱乐”转型,策划夜间精品文化演出,鼓励夜跑等夜间大众体育等活动,探索康养休闲等模式,打造夜间消费新热点。
(5)“夜间学”方面。城市书房24小时开放,定期开展各类夜间研学、夜间讲座活动,支持亲子教育、职业培训等夜间教育活动,增强夜间文艺消费吸引力。
三、管理服务方面。
(1)最好的*策。进一步完善“月光经济”扶持*策,通过夜间消费券等方式,多方位刺激休闲消费,塑造24小时生活圈。
(2)最优的服务。深化地摊、夜市的柔性管理服务,开展分时制管理;加强夜间治安管理,开通夜间投诉热线;强化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管理。
(3)最全的配套。新设置2-3条“夜游”专线,延长夜间主要公交网点时间,优化夜间停车设施,增设新型发光导视系统,进一步提高群众夜间出行便利。
问题二:
从今年起至年,温州将实施新一轮“大建大美”三年行动。鹿城区作为主城区,其旧貌新颜总是市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