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达省份非知名高校考研热就业前景好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方子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574090.html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正值年考研报名期,作为西部地区一所“双一流”高校的本科生,张迈(化名)经过深思熟虑,选择报考上海机电学院。


  上海机电学院是一所“双非”高校,年升为本科院校,年才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但招生宣传中的一句话打动了张迈: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其中签约国有企业的毕业生人数占签约人数的65.19%,近一半学生签约国家电网。


  “华东、华南地区名校竞争激烈,如果选对专业,‘逆向考研’也是不错的选择。”张迈说。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的地方高校,年研究生招生大量新增专业,有的学校招生规模已逼近“双一流”高校。


  这些并非名校的后发高校,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方便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此外,这些高校所在省份财政实力雄厚,高校在奖助学金方面待遇优厚。它们能否吸引更多生源报考?


  研究生培养的后发力量


  随着教育质量提升,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获批了越来越多的硕士学位点。


  年考研,广州大学新增10个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招生,新增3个二级学科或专业领域招生。


  广州大学年录取了名硕士研究生,年计划招生人。这与一些“双一流”高校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位于杭州的浙江农林大学今年新增11个硕士学位点,该校年共录取硕士研究生人,今年计划扩招至人左右。同样位于杭州的浙江工商大学年实际招生数也高达人。


  浙江农林大学已经发展成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今年新增的11个硕士点中,只有环境工程、兽医与“农林”直接相关,其他则包括法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商务、能源动力等。


  肇庆学院也是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艺术硕士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厦门理工学院一共有12个硕士点,其中有8个为年首次招生。


  那么,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新增了的硕士点主要是哪些方向?


  首先,专业学位数量远远大于学术学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12所此类高校发现,年共新增63个学科和专业领域,其中专业学位45个,占比71.4%。


  扩大专硕占比是研究生培养的趋势,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专硕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年的35%增至年的58%。


  这些地方高校大多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发展应用性强的专硕自然是情理之中。此外,学硕越来越定位为向博士研究生的过渡,这些地方高校博士点数量有限。


  其次,以新增工科、经济学等应用性强的专业领域为主。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机械、应用统计、国际商务等是数量较多的专业领域。


  这些也是国内开设较多的专业学位,以材料与化工、机械、应用统计为例,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数据显示,共有、、所院校招收这些专业领域的研究生。


  有的新增专业独具特色,比如温州大学今年开设了全国首个华人华侨学交叉学科。


  据报道,这个学位点依托温州大学现有中国史、教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分别设置华侨华人史、华文教育、华商经济和涉侨权益保护4个研究方向,并将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实现多学科渗透,开展诸如华侨华人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和大数据涉侨研究等工作。


  浙江工商大学今年将亚非语言文学调整为国别和区域研究。区域国别学是新设立的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浙江工商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入选了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基地。


  结合职业规划选报学校


  地处经济发达省份,甚至栖身一线城市,这些地方高校的就业优势,是吸引外来考生的重要原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官方消息称,该校毕业生深受社会企事业单位欢迎,众多毕业生进入世界强企业就业,起薪超过10万元/年。


  该消息还称:近年来,该校硕士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海户籍评分与外地原高校同等分值,绝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留沪就业,并成功申请上海市户籍。


  五邑大学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官方消息称,该校自然指数排名世界年轻大学强,国际专利申请排行榜跃升全球教育机构50强。


  五邑大学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毕业生普遍选择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入职。该校官方消息称,毕业生“取得较为理想的技术岗位,平均月薪资待遇1万元”。


  有的高校虽不知名,但与当地支柱型产业结合紧密,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研招办主任于松介绍,该校学位点紧扣广东省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需求,已在石化装备智能安全体系构建、劣质油绿色转化、石化污染控制等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由广东省政府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共建,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高校。


  上海电机学院研招办主任张镇洁介绍,上海电机学院主校区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周边聚集了一批世界一流企业,提高了区域创造力和竞争力。


  “考生在研究生阶段所就读的专业对考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考生在报考时应结合个人的学术兴趣、专业背景、未来的职业规划等因素选报学校。”张镇洁说。


  有些高教资源不发达的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其突出的产业优势,吸引了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此开展研究生教育。


  宁波市只有宁波大学一所“双一流”高校,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首批次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正式启动。


  该学院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为牵头承办单位,以“科教产融合,多学科交叉、多元化培养”为办学方向,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已达2人。


  抛出优厚“待遇”


  经济发达省份的地方高校,考研的竞争程度日益激烈。


  年考研,全国有6人报考广州大学,但只有人被录取。广东省另一所“双非”高校深圳大学知名度更高,竞争也更激烈,年有人报考。


  年报考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有人,最终仅录取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选考“双非”事实上给了研究生报考一个改变的机会,也给不同高校一个改变的机会,让更多的高校能够有机会获得多样性的生源,能够让自身发展有更多机会。


  但总体上,这些高校还只是热门专业不愁生源,还有专业需通过调剂招生。因此,在吸引生源方面,这些高校愿意抛出优厚“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校经费保障较为有利,学生奖助体系颇具竞争力。


  奖学金一般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国家奖学金标准较为统一,各校一般为每人2万元/年,发放对象一般为成绩排名前2%左右的研究生。


  学业奖学金一般%覆盖所有研究生新生,但各校金额差异较大,对于二、三年级研究生,有的只覆盖大多数。


  浙江万里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袁勇军介绍,该校学业奖学金3.6万元/生,按学年全额冲抵学费,%发放。此外,对一志愿录取新生,入学一次性发放元奖学金。


  奖励第一志愿考生是很多普通高校的共同选择,比如嘉兴学院一次性奖励元,五邑大学一次性奖励元。


  助学金一般包括国家助学金、“三助一辅”津贴等。国家助学金标准较为统一,各校一般为元/年,发放对象为全体学生。


  “三助一辅”是指助教、助管、助研、兼职辅导员,各校津贴差异较大,绍兴文理学院的助研津贴%覆盖,标准高达元/生·年,是很多学校的数倍。


  绍兴文理学院研究生处招生科副科长吴江军公开表示,该校凡各科目成绩合格的硕士研究生,每年获得的各类奖、助学金最低1.8万元、最高可超过4万元。


  浙江农林大学对于每月工作时长超过30小时的“三助一辅”研究生,按一定比例发放津贴,每月可达4-1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